清乾嘉年间,有一位客居扬州的绍兴人,名叫童岳荐,他在编撰《调鼎集》时记载:“苏州馄饨用圆面皮。淮饺用方面皮。”才两百来年,怎就不见了圆面皮的苏州馄饨了呢?这世界变化得有点快。
童岳荐对吃颇为讲究,比如他说“人食切面类,以油、盐、酱、醋等作料入于面汤,汤有味而面五味,与未尝食面等。”我怎么听着像在批评苏州的面?那么,他是怎么做的?“予独以味归面,面具五味而汤独清,如此方是食面,不是饮汤。”童岳荐真是悟出了袁枚《随园食单》的精髓。不过,如此之面谁人能得?
馄饨,常见汤馄饨。亦有蒸馄饨、生煎馄饨等多种制法。前日还与老婆聊起油煎馄饨,在没有冰箱的年代,馄饨做多了吃不了,怕破皮或粘连,就将煮熟的馄饨在油锅里煎个底金黄,放在碗橱或用罩篮扣在桌上,小孩放学回来捡一二个空口白食。且看童岳荐的汤馄饨皮:“白面一斤、盐三钱,入水和匀,揉百遍,糁绿豆粉擀皮,薄为妙。”
馄饨常见,皮薄而又有筋道的馄饨皮不常有。擀皮时用绿豆粉替代面粉,大概也是为了皮子的爽滑吧。盐是筋、碱是骨,印象中老底子以碱水面条和碱水皮子为主流,碱香诱人。不知啥时开始主流不吃香,这面和皮子渐渐没了骨子,想吃一碗称心的馄饨需大海捞针。
苏州馄饨的馅,以猪肉荠菜为经典。荠菜苏州音霞菜,荠菜与猪夹心肉各半,荠菜的清香在咬开馄饨的瞬间喷薄而出,十足的乡味。猪肉亦可独与冬笋、茭白、芹菜、白菜、青菜乃至榨菜等作馅,要想肉馄饨好吃,童岳荐自有妙法:“其讨好全在作馅得法,不过肉嫩、去筋、加作料而已。”如“取精肉(去净皮、筋、膘脂)。加椒末,杏仁粉、甜酱调和作馅。”这甜酱的作用除了酱香,还能提鲜。苏州馄饨提香很少用到花椒,我吃过西北汉子包的饺子,肉馅里浇了熬过花椒的油,很香。
苏州传统芝麻油拌馅比较常见,板油渣粉碎后添入馅内亦是奇香无比。一碗大馄饨端上桌,看卖相皮要不皱不塌不破,吃到嘴里要皮子结实而爽滑。这就得讲究点下馄饨的章法:“开水不可宽,锅内先放竹衬底,水沸时便不破。馄饨下锅,先为搅动。汤沸频洒冷水,勿盖锅,浮便盛起,皮坚而滑”(《调鼎集·点心》)水宽则烧沸后少量冷水搞不掂汤面,搞掂后再煮则又费时,水宽则馄饨易在沸水中翻滚碰撞而破皮。竹衬底使得水沸均匀且水流不会湍急,馄饨下锅先搅动锅中水,旨在不使馄饨沉底而让馄饨受热均匀。频洒冷水即俗称的“点水”,目的是增加皮子韧性和减少馄饨煮烂的几率。
碗中添加猪油、葱花或青蒜末,馄饨起锅前舀入用鸡架和猪骨炖就的原汤勾兑的清汤,俟馄饨浮起,爪篱捞出入碗,再在馄饨上撒蛋皮和虾皮,一碗苏式馄饨就大功告成。
戊戌孟秋,大弟子姜啸波在老镇源复原了圆皮子的苏州馄饨,元宝狀,很符合我对远古混沌初开的想象。一口一只,煞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