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做了父母后,总想着倾尽所能给孩子最好的一切,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学好的......
吃饱了穿暖了不生病不招灾是一直贯彻的四个基本原则。
直到有一天读到一篇文章,审美也是一条非常重要的起跑线,然而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一点。
吴冠中老先生也说过:“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现在很多人穷,穷的不是物质,也不是文化,而是审美。
对我来讲,培养孩子的审美根本不是忽略的问题,是根本就没有过这方面的意识。
我给两岁多的小儿买了各种各样的漂亮衣服时,总是习惯性地在漂亮衣服的外面再加一件价值十五元的宽大罩衣,这样一来漂亮的衣服就弄不脏了,罩衣我也只选择棕色或者灰色,因为这两种颜色耐脏耐垢。以至于被裹在里面的漂亮衣服穿小了,我准备要扔掉时,儿子看到了,却如获至宝,喃喃道:“妈妈,这件衣服好美呀,是给我的吗?”我一时竟无语回复。
我正在扼杀一个孩子对美的感知,对美的体验。
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有着对美的感知,小孩子更是如此,但是如果不去激活这种感觉细胞,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教育,它就会逐渐变得迟钝麻木,再然后就消失了,泯灭了。
我小的时候物质很匮乏,都是穿着堂姐,堂哥,表姐,表哥们不再穿的衣服,就是他们淘汰下来的旧衣服,衣服穿在我的身上没有合身的时候,要么过大,要么过小,男生的衣服我也穿,有得穿总比没得穿强呗,露着肉总比不露着好呗。
那时的我很是自卑,总是低着头走路,生怕别人认出我来,笑话我身上的衣服补丁连着补丁。因为总是低着头走路,无形当中养成了驼背,从背后的身影看,我活脱脱就像一个小老太太。
长大后的我根本没有任何的审美观,更谈不上对美的开阔视野,对美的理解也是一窍不通。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美盲。
一方面在穿衣打扮上严重缺乏良好的品味,我整日的穿着打扮就是隔壁大妈的翻版,任何大牌的衣服穿在我的身上,我根本hold不住,自身的气质里缺乏一种叫做“底气”或“骄傲”的东西,我只能硬生生地穿出“村姑”的味道。我的“村姑”形象浑然天成,“村姑”更妥贴我。
任何新潮时髦的玩意戴在我的身上,都是一个味,叫“别扭”。
总而然之,一句话来概括,我就是一枚土到渣里的草包子。
另一方面 我去画展,博物馆参观,完全看不懂,挖空大脑,绞尽脑汁也看不明白大师们画了个什么东东,表达个什么西西。说实话,我只到了一些奶子和屁股。
后来想法设法读了他们背后的故事,关注了鉴赏行家的公众号,也是搞不懂其中的深奥的艺术境界和超高的艺术造诣,怎么办?没有办法,我从骨子里感知不到艺术,体验不到美。只会试着用最粗俗的办法认识各位大师。
就像一位鉴赏大咖在文中写道的那样:如果所有人都有个大屁股的话,那就是鲁本斯没得跑了。如果画上的人全都是男的帅女的美,还都裸着,而且还人压着人,人靠着人的话,绝逼是米开朗基罗的。如果每个男人都画得像个卷发娘炮似的,那就是卡拉瓦乔了。如果看上去永远像是眼镜起了一层雾,什么都看不清楚的画,那就是莫奈了。伦勃朗笔下人物脸上的三角形的光。卡拉瓦乔的黑色背景和标志性红布。维米尔作品中的黑白格地板。马奈画中的彻头彻尾的凡人裸女。.......
我真是应了木心先生说过的话,没有审美能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没有恰当的审美,生活剥露出最务实最粗俗的一面,越来越追求实用化的背后,人会越来越平庸,乏味。
愿现在的孩子,在小的时候,就拥有艺术的细胞和对美的感知,不至于长大了如我一般只会如此粗俗地看待大师们的作品。
如果孩子从小感知美,欣赏美,就会慢慢地拥有感知世界的能力。
我从我的小儿下手,把那些灰不喇唧的罩衣统统扔掉,让它们见鬼去吧,让孩子每天都能看到他身上漂亮的衣服,现在的他对美也有了一丁点儿的感知力。
每天早上穿衣服时,都要指着自己的衣橱说:“妈妈,我要穿这件;妈妈,这件也好漂亮,......”居然不知不觉中学会了一点点搭配衣服的喜好,对美的感知就是这样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的。
让我们的孩子从小感知美,美美地过好每一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