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电视
是看电视。
电视屏上正滚动着某某电视“国庆某某周年团购大降价”的诱人消息。
唉,不管怎么诱人,我只有眼红心不热的份了——我在五一时才新买的液晶电视,家里还有两台已退役的呢。
不过这“国庆某某周年”倒是牵出了我一份“看”电视的心绪。
我最早看电视是在那难忘的一九七六年。那一年,风雨飘摇;那一年,巨星陨落。童年的我吵着闹着要随哥哥们一起到几十里外的黄毛尖(那时有驻军)去看据说是一种叫“电视”的东西。那电视正成天播放着《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的纪录片,对外开放。很多大人都闻讯赶去看稀奇。我对那生平第一次见到的电视画面至今仍留存着鲜活的映象——尽管很单调,很压抑。也许是因为伟人,也许是因为“第一次”。
那时农村没电视,我们只能看电影。生产队一年包请一两场,再想解馋,那只能盼着方圆几十里有哪家闹个红白喜事显摆显摆了。奔波几小时,跋涉几十里,有时只抓上了个“剧终”的尾巴,也高兴,因为这比经常捕风捉影跑了半夜根本没有放电影这回事要强呀!
后来政府在我家乡附近建了个水泥厂,这可喜坏了我们这些娃娃啦。不为别的,那厂部会议室里居然有台电视,黑白的,比书包大不了多少。可是,地道战,地雷战;红孩子,潘冬子;百合花,苦菜花``````那上面有时一晚上竟放几部电影,真过瘾!不过呢,再野惯了的孩子也得当小绵羊、乖乖猫,大气儿可也不敢乱出的,生怕一不小心呀,厂里人就会轰你走!
到了八十年代中期,塆子里有位大户自己竟然也买了台电视,还带彩的,我们可就更得劲了。白天不知道什么叫睡午觉,夜晚赖到深更半夜才一步三回头的回家。帮人择菜、扫地,临走时总讨好的帮主人拾掇椅呀凳的,就怕泡在主人家招他嫌呐!
九十年代初,我一位大学同学进了新乡美乐电视机厂,沾他的光,我终于有了台自己的21英寸彩电,再也不必狼吞虎咽,完全可以气定神闲,自己的,想怎么的就怎么的啰!
慢慢地,电视已不仅仅是用来看的了,莫名的涂上了一种身份、一种档次的色彩,未能免俗,借着结婚的东风,在21世纪的大钟尚未敲响之前,我又换了台29英寸平面直角电视。
哎呀呀,电视怎么越来越跑步前进呀?什么平面直角啦,纯平啦,高清啦,液晶、数字化啦,化得我快要说不出子丑寅卯,分不出东西南北了!
不追风了!留一份欣喜的心情,让潮男潮女们去飙吧!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只抱台37英寸液晶,足矣!
走,接着看电视去!

注:本文为纪念改革开放35周年而作。想想时代发展真快,现在身边几乎没人看电视了,更加感慨,特留存。值此建国68年国庆来临之际,晒出来纪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