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学时,有一个我特别喜欢的语文老师,幽默开朗,对学生特别有耐心。只要是她的课,我听得特认真,天天盼着上她的课,当然,我也因为这个老师,语文成绩也特别好。现在学了心理学,我才知道我当时是用的移情的防御。移情不仅出现在学生与老师之间,更多的出现在婚姻关系里。在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移情往往是适应良好,他确实能促进学习进步,但是,在婚姻关系里的移情,却不是那么良好。
移情,就是你把对父母的期望和欲望,转移到爱人身上,但是,你却仍然用你过去既定的与父母相处的方式与爱人相处。进一步解释就是:你先把父母理想化了,在你心中有一个理想的父母形象,你再把对理想化之后的父母的期待和欲望,转移到爱人身上,然后,用跟不完美父母相处的方式,去跟自以为完美的爱人相处。总之,移情就是你无意识地将过往情境和人际关系的记忆,转移到一个当下的人身上,对当下这个人用过去的防御方式来应对。
在这个关系里,你自己是本我的角色,父母是超我的角色,是你以为的超我,实际上父母是超我吗?不是,现实中父母没有那么完美,那个完美是你理想化后的。所以,你的本我和超我处于相互矛盾中,于是恐怖的事情发生了。
现实中的父母:有优点 有缺点
理想化的父母:有优点,缺点被你在潜意识里理想化了。(你自以为的爱人的形象)
现实中的你:有优点 有不足
1、原生家庭中,父母成长得越不好,孩子理想化的父母越脱离客观现实,对爱人的欲望和期待越脱离现实。
2、同时,自己对待爱人的方式越不友好,自己内心爱的能力越差。
3、他既是婚姻的破坏者,同时又自以为是受害者,贼喊捉贼(无意识)。
为什么有的人出轨了,但觉得自己没有错呢?他的心理过程:妻子开始对他各种不满,然后他开始努力改变,变好,但是,无论怎么改变,妻子都不会满意,总能挖掘出丈夫的缺点,所以,丈夫就思考,为什么自己努力地改变,妻子对他还是各种不满意呢,哦,那是因为她根本不爱我。既然你不爱我,那我也不爱你了。那我的爱就给别人了,于是,就出去找别人了。他不会觉得羞愧,因为他觉得是你先不爱我的。这个关系里,妻子用的就是移情的防御,她同时会感觉自己是受害者,感觉特别委屈。
扎心的真相:
1、原生家庭幸福的孩子,对婚姻的期待符合客观现实,通常婚姻成功幸福。
2、原生家庭不幸的孩子,对婚姻的期待、渴望往往高不可攀,不在人间,但是,他自己确是一个活生生的优点缺点共存的人,所以通常婚姻不幸。
怎么办?
1、不要理想化爱人,而是成长你自己。一个要求爱人完美的人,正说明他本身能力不足。觉察:在婚姻关系里,你渴望对方有某方面的能力,也正说明了你自己在某方面的能力不足,所以,你才寄希望于对方,如果对方这方面的能力没有达到你的期望,于是,矛盾就来了,你就会失望,委屈。
2、当你成长好了。你会发现,你对爱人的期望也降低了,期望越低,满意度越高。
1)有能量接纳他
2)有力量带动他成长(没有完美的人,但可以有完美的团队,夫妻合作,打造完美家庭)
3)带不动,你也有力量离开他。(摆脱对爱人的依赖,可以独立生活得更好。)
关于离婚的看法(仅代表个人观点):首先自己先成长,然后,带着爱人成长,如果两人都成长了,婚姻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如果你成长了,对方不成长,你带动不了他,而且没有孩子,那就果断离婚,如果有孩子的话,那还要考虑孩子的感受,因为你帮孩子选择的父母,没有经过孩子同意就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现在你们说不干就不干了,那孩子怎么办呢?就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感受,必须考虑孩子的成长问题。但是,有一种情况,必须离,而且要带着孩子,那就是遇到了精神障碍或者持续的家暴。
错误的观念:
1、别人愿意为我付出,才能说明我有价值。
2、别人在我身上付出得多,才能说明我有价值。
自己的价值不靠自己去创造,而是靠别人对待自己的态度来衡量,这个是肯定是错误的。你太依赖别人,那样就把自己活成了别人的附庸,变成了别人生活中的累赘。
现在的压力多大呀,每个人都懂得减负才能前行;要么在生活中被抛弃,要么在情感中被抛弃。
身为父母,我们要给孩子树立独立自主的好榜样。
1、努力成长
2、不抱怨、不委屈
3、能够客观评价自己,更能客观评价爱人
4、在孩子心中建立正确的三观,和正确的价值评价体系,破除理想化。
5、教会孩子,自己的生命自己负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