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想法简友广场
听说你不知道怎么陪孩子玩?

听说你不知道怎么陪孩子玩?

作者: 雪屋随思 | 来源:发表于2022-07-19 18:13 被阅读0次

孩子们的暑假开始了,家长们都很抓狂吧。

平日里陪孩子们做作业已经让一半家长秃了头。

假日里陪孩子们玩游戏又让另一半家长秃了头。

我常听有妈妈抱怨自家队友:

“让他陪孩子玩,孩子在那边把自己弄得满身水满身泥,他却自顾自在一边玩手机。”

也有男同志表示不服,自己辛勤工作一整年,好不容易放假,只想找个空地躺平放空,还能帮着看顾孩子已经是用出了洪荒之力了,更何况,自家那皮猴是那么好照看的吗?只是脏一点又没啥大事。

也有家长感到很是有心无力,想着假期难得有空和孩子联络联络感情吧,却完全不知道从何下手。孩子要么自顾自玩,要么念念叨叨一些大人听不明白的东西。

其实陪孩子玩这件事,说简单也很简单,就是进入孩子的世界。

“与孩子在一起时,带上你所有的法宝和智慧,然后坐到地板上。”

——欧马利

我们之所以觉得陪孩子玩困难,并非因为我们缺乏法宝和智慧,而是因为我们不愿意“坐到地板上”。

我们早已忘记了自己当年满地打滚哈哈大笑的样子了,我们觉得自己是个成熟稳重的家长,又怎么能参与那些滑稽愚蠢的项目呢。

可若我们想要与孩子建立联结,就只能采用孩子选择的方式,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游戏,就是孩子最喜欢的方式。

而笑声和专注,正是孩子投入游戏的标志,也是你们联结加深的信号。

陪孩子玩吧,陪孩子坐到地板上,进入孩子的世界。

你收获的也许不只是孩子的欢笑,不只是更亲密的亲子关系,也许还有自己的快乐时光呢。

我们可以陪伴孩子玩哪些游戏来一起享受游戏时光呢?

我们来聊聊常见的游戏类型。

 

运动类游戏

这类游戏常见为追逐打闹,这是孩子们最爱玩的游戏类别之一。

动物的幼崽通过这种学习觅食和狩猎,而我们人类的孩子,也在对抗和打闹中考验自己的体能,同时学习控制自己的好斗行为。

在追逐打闹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控制自己的力量,如何在“赢”和真正伤害到其他人之间达成平衡。

我们也在这个过程中释放了自己的攻击冲动。

陪孩子进行追逐打闹游戏很简单,我们只需要适当展现出笨拙,就足以让孩子激动万分哈哈大笑了。

比如,我们可以在追逐孩子,快要抓到孩子衣角时,表现出仿佛仿佛被绊了一下而失手的样子,若是能表演一下你的懊恼不甘就更棒了,孩子一定会很喜欢和你玩这个游戏的。

如果是在家里,空间不大,我们也有很多选择,比如一场酣畅淋漓的枕头大战,对家长也是解压利器。

我们要注意的只有两点:

一、明确规则和界限,不允许有人故意对他人造成伤害,当有人受伤或者不愉快时立即停止;

二、除了观察孩子的情绪,也要观察自己的情绪。

我就曾在和孩子进行打闹时,突然涌起过想要控制、捉弄,甚至羞辱孩子的冲动。这是因为这样的打闹游戏触动了我童年的旧伤,我曾经也被那样对待过。

意识到这样的旧伤存在,让我有了疗愈自己的可能性。

我会用年幼的我希望被对待的方式去对待我的孩子,我会对内心深处那个年幼的自己说,我明白了,那时的你有多无力。

现在的我已经可以控制自己的力量了,我不必再通过控制他人来展现力量。

这样的觉知让我感觉很好。

竞技类游戏

所有有“输”“赢”概念的游戏都可以包括在这一类里面。

这类游戏的核心在于家长要如何“有技巧地输”。

我们都知道,如果孩子刚开始玩游戏时,就一直输,那他自然无法对游戏产生兴趣。

但是若我们只是随意地让孩子赢,为了让孩子赢,持续性进行拙劣的放水,也很快就会让孩子因为感觉没有挑战性而倦怠。

并且,这种拙劣的放水,容易让孩子识破,让孩子觉得自己的胜利是来自于他人的谦让,而非自己的努力,不利于孩子的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所以,大部分时间,我们需要让孩子赢。

但是我们需要有技巧地“输”,最好把孩子赢的难度控制在一个孩子踮踮脚能够够着的水平。

比如象棋游戏,就可以根据孩子技巧的进步逐渐加大“赢”的难度。

一开始家长可以让出车马炮,然后改为让车马,然后仅仅只让一个车,最后不再让子。

这时候孩子对于象棋的兴趣和技巧大概都足以和你酣畅淋漓地杀几盘啦。

当你感觉到自己让子之后需要全力以赴才能赢孩子的时候,就是应该调整让子策略的时候啦。

或者我们也可以选择一些成年人也不一定就有优势的项目。

比如和普通的跑步比赛相比,螃蟹爬就是一个更适合你和孩子展开竞争的项目,因为孩子们的身体更轻盈灵活,所以你也得拼尽全力才不至于输得太惨哦。(螃蟹爬就是以下图的姿势前进)

这个项目对于妈妈们的拜拜肉也会有很好的效果哦。

角色扮演类

这类游戏也是孩子们经常会自发进行的游戏项目。

玩这类游戏的重点在于,让孩子成为主导。

当孩子对某件事或者某个现象产生了比较大的情绪波动时,往往会选择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疏解。

这种象征行为的产生,是孩子心理发展的一大步。

通过观察和陪伴孩子玩角色扮演游戏,可以很好了解到孩子深埋的情绪。

可以帮助孩子进行疏解,打开话匣子,从而达到舒缓情绪的目的。

比如说,刚刚去医院打过针的孩子,可能会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喜欢玩扮演医生的游戏。通过这样的扮演,孩子会逐渐找回自己的掌控感,进而慢慢克服对于医院的恐惧记忆。

也有研究表明,如果孩子在幼儿园被欺凌,他们回到家后更可能扮演那个欺凌玩偶的“恶霸”。这是他们找回自己力量感和控制感的方式,也是他们疏解自己内心的攻击冲动的方式。

这样的陪伴和观察,可以帮我们尽早发现孩子心底的一些不良情绪,及早进行疏解。

当然,孩子也常常会进行一些其他的角色扮演。

比如,孩子们喜欢扮演自己的父母,假装去上班;男孩子们喜欢假装自己是奥特曼战士,女孩子们则常常假装自己要照顾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

孩子们正是在这样的角色扮演中,一点点学习社会的规则,学习战士的勇敢,学习母亲的耐心。

我们也可以为孩子的角色扮演制定一些主题,比如小记者活动,就是非常不错的角色扮演游戏。

我们可以给孩子制作一张“记者证”,让孩子在所有的亲戚朋友之间穿梭,获得几个有趣的故事。

这样一来,孩子的春节大概就会很有些事情可以做了。

而且这个活动,对于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都会是很好的锻炼,毕竟八卦是人类的天性嘛。

任何主题的选择的基础都是,孩子感兴趣。

我们只能从旁辅助、陪伴,适当引导,却不能代替孩子选择。

不要把游戏变得不好玩了。

跟随孩子的脚步,孩子是比你想象的还要优秀的导演和编剧。

游戏,是孩子探索、了解世界的途径,也是我们探索、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途径。

和孩子一起坐在地板上,让孩子带领你,进入游戏的世界吧。

在笑声中,激活孩子天性中的合作和勇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说你不知道怎么陪孩子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yrs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