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生活的点点滴滴,有他人的故事,有自己的故事,有他人和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有感而发,或说你,或说我,或说ta,有共情之处,有get到之触,于是统统记录下来。#
此为第20篇。
《买玩具》
周末的清晨,还在上小班的娃早早就醒了,独自一人起来玩玩具,一会儿将小玩偶拿起来角色扮演,一会儿喃喃自唱,一会儿又自问自答,玩得不亦乐乎,突然间,娃突然莫名其妙地吵着要买玩具,要买新的玩具。
吵嚷的声音闹醒了正在熟睡中的父母,“大概是独自一人玩,玩得太无聊了吧?”,“或许是睡意还没过去,吵着求安慰吧?”,“或许是那些玩具都玩腻了吧?”父母一边思忖着,一边也想着不理睬——继续睡,过会儿应该就能好了。
几分钟又过去了,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让父母感受到娃从起初的“父母各种猜想”过度到“注意力的关注”,“吵闹”固然影响了美好一天的开始,而某种意义上说,不断出现的意外情况给父母带来了学习的好机会,“育儿法宝”悄然开启,“育儿实战”拉开序幕。
“爸爸妈妈听到了你想要买新的玩具,能告诉我们什么原因吗?”
“我就是想要玩具!”
“家里的玩具已经很多了,你想要和你需要是不一样的,能告诉我们你想要什么样子的玩具吗?”
“就是新的玩具!”
“新的玩具啊?是可以有的,不过要用你的零花钱来买,可以吗?”
“爸爸妈妈来买!”
“用你的零花钱来买是爸爸妈妈给你提出的建议,如果你觉得行不通的话,可以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就爸爸妈妈来买,你们来买!”
“能告诉我们你现在是什么感受吗?”
“不知道,我想要新的玩具!”
“看得出你为得不到玩具而伤心难过,有情绪是可以的,我想我们需要安静一会(积极暂停),等你有想到什么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办法,咱们再来讨论。”
“我不要,我不要!”
父母把需要表达的意思都言语完毕,不再说教,剩下的,就让娃独自去解决吧。
娃毕竟是娃,无法立刻停止吵闹实在是太正常了,一边埋怨着嘟囔着“坏爸爸坏妈妈”,一边还拳脚相加,企图抗议来争取权力。
此时突然想起了心理学家克莱因提到的儿童发展时期的“偏执分裂位”,想必父母有足够的抱持,不采取惩罚、打击、报复的手段来回应,在事情变好之前,一定会有一段艰难的时刻,只要坚持住了,暴风雨过后必然会有彩虹出现的,而此类事情应该就不会再复演了。
又是“艰难”的几分钟过去了,时间滴答滴答地走过,四周悄悄地安静了下来,一段短暂的冷静期后,娃不再闹情绪,不再吵着要买玩具,慢慢地来到父母身边,一个拥抱——“爱你”,便轻轻地迎来了美妙的周末。
这个周末,大家在错误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娃get到了成长技能:情绪是可以有的,当不良情绪到来的时候,是需要被意识到,需要积极理解、接纳,再一起寻找方法解决。
父母也get到的育儿技能:不娇纵、不羞辱、不控制、不谩骂、不生气、不一味地指责孩子,而是带着无条件的爱抱持着孩子,倾听孩子,共情孩子,与孩子相互尊重,取得合作与共赢。
最后,全家在一起头脑风暴中完成了娃自己的新年愿望。
如此,甚好。
2018新年愿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