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昱南老师内在小孩疗愈课程有感
无问来处#得到允许的情感#,那后面,是#可以和自己在一起#的渴望。
近因效应,请让我们从最近的个案讲起,悟空老师小小身躯里面的那份迷思与倔强,带她来到这个如同妈妈子宫般安全温暖的场阈,寻找如何与自己身体连接的方法,感知答案。
从完全没有感受,看不到那份代表自己的悲伤,到一点点触动,寻找、发现并接纳曾经的情绪底色……层层抽丝剥茧中,卸下防御,原来那是曾经幼小的自己,高举双臂,在要一份看见,一份允许,允许表达我自己的渴望。
面对所有的漠视和#不可以#,那个小小我如此的#孤绝无助#,而无论我们怎样默然苦痛,似乎都无法改变彼时境况。
时过境迁,而那份#难受和无力感#却存了下来,卡在生命里,好象被遗忘在身体里忘记取出的弹片,想起来会痛,克制不想,以为可以关闭感受,甚至我们连同自己的遭遇与情绪一并加以否认,那种熟悉又陌生的痛,令成长中的我们无法安然自处。而不曾解惑的难题连同与之相关的一切,始终不曾随着时光消散,不过是渐渐隐去了无光的角落,埋入冰山……
WHY?!人的#习得#属性,注定一个人会被自己曾经的感受与经验所左右,即所谓“限制性思维”的来源。
所以,从(有)条件反射,到无条件刺激,我们不断囿于相同的行为定式,探因其中的那个锁扣,它在哪里?
“内在小孩”从回溯梳理的角度帮我们探源。
从身体的感受出发,链接回生命体验中的那个关键卡点,通过不同的代表入场还原、呈现,再以第三方视角重历,去观察、去发现曾经小小我的艰辛不易,所为究竟,继而接纳那份真实的身体反应。因此,无论是身体哪一部分的麻、痛、酸、胀,都要接纳感谢,任其流淌贯通,气血归元,及至最终让自己拿到重新整理后的认知,收获#发生#后面关于#成长#的礼物。
WHO AM I?!Out of box,不再受困。探索内在小孩的方式,还可以为参与的伙伴们带来令你珍视、只愿常驻的生命体验。比如,当晚的主线案例,明月老师的case。
很意外地被点名,成为案主明月老师已去TA世界的、美好“爸爸”的这一角色代表。
这份不期然的礼物,因为不曾提前链接预想,反多了不一样的所获,美好到可以很#幸运#地成为至少是水沐的高光记忆。
详述截自场阈发生的那个当下,孩子们和她们的母亲张开双臂,围我在其中深情抱拥的一刻,在动人动心的Bless Mama, Bless Papa的背景音乐中,映入脑海中的两幅画面——
画面一:浮光跃金,散成碎片的全家福在光影中重新汇聚,就像从未碎落那样,完好如初,如稀世金箔般珍贵。那是关于某个家庭父母与孩子爱与温暖的连接,定格在那里,令时间永驻,成为生命之光的组成部分。
画面二:宝莲重开,满目金光,仿若一颗成熟的莲子,悠然回到孕育它的原生堡垒。作为父亲,因为看到自己的优秀品质在孩子身上传承与展现,只余美好,并无挂碍,放心归去。
或许,父母并无牵绊的欣然西去,已是最好的分离。同时,这也将是天下孩子们的人生必修课:面对别离。由此,也愿所有血亲化为星星的那份爱与护佑,在生命的迭代中永葆常续。
能量使者至此文末,一定要感谢所有伙伴的参与互动,尤其是除了上述两位案主老师外的彩虹老师、夏天老师、朝晖老师、茉莉老师等等,并再次感谢当晚昱南老师主建的温暖场阈,以及,更要感谢船长仅开放给内部人员参与的这次课程安排。
这一份大爱支持,与其说是成长联盟#家文化#建设的有益尝试,不如说它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船长一直在做着的、也是在水沐看来最重要的一件事:#调频#。即团体心理动力能否赋能的关键,全在于与场阈相关的这份#关系#的质量,之后才是同频!同质!共振!
……
在别人的故事里收获体验,悦己助人,同行共进。成长联盟,欢迎你来!
同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