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很多在城市打拼的人跟我一样,工作日衣着得体、看似绚烂夺目,习惯朝九晚五在公司和宿舍之间来回,甚至一天工作不止8小时,下班犒劳自己的方式要不就是路边的炒粉炒面烧烤又或是回家简简单单的做一顿,只要填饱肚子。这种生活方式代表了大部分在城市打拼的我们。
朋友跟我说,生活在围城下的人们,都是看似光鲜,真实生活里一把一把的狼狈与心酸。
我们大多数成年人的生活都是这样,学会了隐藏自己的思绪,藏起自己心酸的感慨,不愿意父母操心也不想路人围观,于是就算没有那么好,也会说自己过得很好。偶尔刷朋友圈那些满是故事的朋友,可曾活出了朋友圈里潇洒的自己?
我在大都市里回来辗转,有在繁华的市区里住过安全又安静的小区学位房,有住过老区的合租房,有住过求职公寓,最后选择在一个郊区的老村住在公司宿舍。
有很多人会说,这么偏的地方,你的生活都隔绝了,社交也越来越少了。我觉得在这个互联网发达的时代里,怎么会是隔绝。
在搬来老城区的第一天,走在回宿舍的那条路上,我就喜欢上了这个老村,虽然有很一些厂房,但住宅和厂房是分开的,老村的绿化很好,有很多很大的老树,有一些保留着历史的碉楼,有很多小道,上坡下坡都有,走在路上,你会听到鸟叫的声音,每个季度都有花开花落,最重要的是这里的卫生都很好,不像在繁华地段的城中村,不像广州的城中村垃圾满地。
每当下班我走回宿的小道上,有时候我不敢相信自己生活在深圳这样的大城市里。当我经过卖早餐的阿姨家,她们会喊我在她家吃饭,虽然看起来是客套话,但有时她还会硬拉着我在她家吃饭,或者把菜装给我拿回宿舍;每次经过另一位阿姨叔叔(其实他们可以当我爷爷奶奶了)家我都会问候一下,奶奶会问是上班还是下班,有一次下班路过,她在整理摘回来的菜,然后一手抓了一把给我带回宿舍。奶奶家和她的邻居门口有好几个用柴火烧饭菜的炉,在不下雨的时候,他们几家会坐一起捞家常,一人一个端着饭碗边吃边聊。看着这种场景,就好像回到小时候,在农村里生活,闲时会去别人家串们,或者会坐田梗边上聊日常,小时候的生活不像现在人的生活那么封闭。
有一次做饭,我炒木耳溅出汤到眼皮,差一点瞎了,奶奶看到了我脸上有一块伤,说怎么回事,我说炒菜被汤到的。姑娘脸上不能留斑,还没有好之前记得不要吃生姜、不会吃酸菜喊菜,不要吃什么什么的叮嘱我。
还有一次看着奶奶阿姨们在聊晚上吃什么做什么菜,我经过她们热闹的家门,突间自己也冒出一句:哦,我宿舍没米了,我得去买。阿姨说:米嘛,你能吃多少,来,给你一把。得,阿姨果真看我体型就知道我食量大小。
这种充满烟火的味道,才是真正的生活。
无论在外求学也好,在外工作也罢,长大后总要经历远离家乡远离家人的时光。工作中忙到体力不支、心力交瘁,但也要过好眼前的生活就是远方的田野。
我们在一座城市里打拼,去应对生活的琐碎和职场的残酷,有的人受到再大的打击依然是为了梦想,有的人被现实生活逼得苟且。我们都过着不好也不坏的生活,感受过这座城带来的冷漠,但还是选择留了下来,是为自己创造机会。
曾经有人说我:为什么你能那么努力,就好像在拼命一样?工作真的有那么忙吗?没有那么忙的,你换公司吧!
我心里在想,别人不了解没有关系,我只要明白,我并不觉得我在拼命,我只是希望把情事做好。
不奢求你的加油,也不怕你的冷笑,因为从头到尾,我都是为了我自己。
我希望做一个对自己有点要求的人。
生活从来不易,我们都是在不断在跌倒中,拍拍身上的尘土站起来。我没那么多时间去伤春悲秋,我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无法通过混混沌沌,熬夜看泡沫剧来挣到理想的薪水。我只会把时间当作对手,或是伙伴,与我同赛跑,我一定跑不过它,但今天至少我要跑过昨天的自己。
德国剧作家莱辛的经典语录里有一句话说: " 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得快。"
我承认自己起步不高又慢,一步一个脚印,一笔一画的地堆积经验。如果活到60岁,我的人生过了差不多一半了,还不太懂如何处理人情世故。
那怕现在还不算特别好,那怕自己走得特别慢,那怕自己为了画画,连饭都没有时间吃,那又怎样呢?至少,今天我没有实现实打倒,没有行尸走肉,没有随波逐流、自甘堕落。我每天除工作外,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
我们之所以那么用力活着,只是为了一种看起来特别平凡的生活,“像我这样莫明其妙的人,会不会有人心疼”。
嘿,在城市打拼的你,现在过着怎么样的生活?
桥泊手绘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