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孙隆基:传统的中国人不习惯争公共权利,只热衷争私人利益

孙隆基:传统的中国人不习惯争公共权利,只热衷争私人利益

作者: 5biao | 来源:发表于2021-11-23 07:00 被阅读0次

孙隆基在《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中说,传统的中国人,受到官府非人的待遇的时候,往往逆来顺受,但是,哪怕受到陌生人无意的、小得不能再小的冒犯,都很可能会豁出性命拼个鱼死网破。很显然,不能用“怕死”来解释这两种不一样的表现。那是为啥呢?

孙隆基说,中国人普遍缺乏公共权利的意识,只要不是自己一个人吃亏,那再大的亏都能承受。而要是别人都没事儿,就自己吃亏,那再小的亏都会拼了命地反抗。

当然上面孙隆基的观点并不是他的原话,是我凭记忆概括的,要是违背了孙隆基的愿意,责任在我。推荐大家看作者的原著——《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为什么传统的中国人不习惯争公共权利,只热衷争私人利益呢?

我想出来的答案是:这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讲究“仁者爱人,亲亲为大”,意思是,爱是有范围的,分层级的,跟自己沾亲带故的人,不爱也得爱;跟自己八竿子打不着的外人,不爱是本分,爱是圣人的标准。

这么一来,老百姓当然应该爱官府:小民爱“父母官”,爱“青天大老爷”,爱“天王老子”,这不是做人的本分吗?所以,就算受到“父母官”打骂,那也肯定是自己有错——平白无故“父母”怎么会打子女呢?

但是,老活得低眉顺眼也不是个办法呀!总得有个出气的渠道。所以,鲁迅就看出了这其中的奥妙。鲁迅说,中国老百姓在外面受到不可抗势力的欺负,实在气不过,就回家找借口冲老婆、孩子动手,表现大丈夫气概。

鲁迅没有说出的另一个奥妙就是,老百姓面对不可抗势力的欺压,不管是出于自责也好,出于害怕也好,一旦选择了逆来顺受,那就只有从外人身上找回做人的威风了。

所以,一旦素不相识的两个中国人发生摩擦,双方都不让步,都要找回做人的威风,那结果是相当让人心惊肉跳的。

怎么改变这种状况呢?睁眼看世界的中国有识之士早就给出了药方,那就是,让中国人养成平等观念,不要只拿自己当人,别人也是人。

但是,传统文化中从来就没有人跟人平等这一说,所以,让咱们具有五千年传统文化的中国人,从心底里认为人人平等,的确不是容易办到的事情。

一起加油吧,同志们!

相关文章

  • 孙隆基:传统的中国人不习惯争公共权利,只热衷争私人利益

    孙隆基在《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中说,传统的中国人,受到官府非人的待遇的时候,往往逆来顺受,但是,哪怕受到陌生人无意...

  • 趣谈“争”

    国人的好玩处,在于喜欢争。 土地要争,利益要争,脸面要争,该争的争,不该争的也争,是自己的要争,不是自己的更要争。...

  • 人啊!别争,别比,别气

    人啊,到底在争什么?明里争,暗地争,大利益争,小便宜争,昨天争,今天争,你也争,我也争,鸡飞狗跳,人仰马翻,争到最...

  • 做人,争什么呢?

    做人,争什么呢? 争来了好处,失去了品行, 争来了利益,毁掉了情谊。 和朋友争,友情就断了, 和爱人争,感情就变了...

  • 孙隆基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历史学家的经线

  • 网络素养六章书摘

    一、专业术语及解释 公共领域 所谓公共领域,哈贝马斯意指的是一种介于市民社会中日常生活的私人利益与国家权利领域之间...

  • 就算再卑微,也要偷偷的做个好人!

    就算再卑微,也要偷偷的做个好人! 争,也是一个平民百姓的尊严, 争,争的是属于自己的权利, 争,自己应得的尊重,自...

  • 11《孙子兵法》关键词解读:争先,争什么,怎么争,优势争夺

    一 军争——就是争先,争取优势 军争,争地形的优势。 引申意义: 1、争利(节)——争利益,希望争取的是结果有利。...

  • 只争岁月

    披星戴月斩荆棘,精神登高所披靡。 遥望不知深夜处,闷声低头跨朝夕。

  • 记一件消费维权的小事

    胡适曾说:争你自己的权利,就是争国家的权利。在我们这片普遍缺乏维权热情的土地上,如果人人都愿意为保障自己微小的权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孙隆基:传统的中国人不习惯争公共权利,只热衷争私人利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zgit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