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略)
[白话文]
匈奴右贤王多次率兵侵扰朔方郡。汉武帝任命车骑将军卫青率兵三万自高阙出塞,任命卫尉苏建为游击将军,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太仆公孙贺为骑将军,代相李蔡为轻车将军,他们都归车骑将军统属,一同率兵自朔方出塞;命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将军,一同自右北平出塞,共调集了十几万人出击匈奴。匈奴右贤王认为汉军距自己路途遥远,不可能到达,经常饮酒而醉,毫不戒备。卫青等率兵出边塞六七百里,乘夜赶到,将右贤王大营团团包围。右贤王大惊,乘夜而逃,只率数百名精壮骑兵冲出包围圈向北奔逃。此战共俘获右贤王手下各部首领十余人,匈奴男女部众一万五千余人,牲畜近百万头,汉军于是班师回朝。
[点评]
“师夷长技以制夷”,卫青的远距离突击显然是学习了匈奴人的长处,出敌意料,战绩巨大。
到了边塞,天子派使者持大将军印,就在军中拜卫青为大将军,诸将都归他节制。夏,四月八日,又给卫青增加采邑八千七百户人家,封卫青的三个儿子卫伉、卫不疑、卫登为列侯。卫青坚决推辞说:“臣幸得待罪行伍之间,赖陛下神灵,部队取得大捷,都是诸校尉力战之功,陛下已经给臣增加采邑,臣的儿子们还在襁褓之中,没有功劳,陛下裂地封为三侯,这不是我在部队立勉励将士们奋力作战的本意啊!”天子说:“我没有忘记诸位校尉的功劳。”于是封护军都尉公孙敖为合骑侯,都尉韩说为龙頟(e)侯,公孙贺为南窌(jiao)侯,校尉李朔为涉轵侯,公孙戎奴为从平侯,赵不虞为随成侯,孙戎奴为从平侯,李沮、李息及校尉豆如意,皆赐爵关内侯。
[点评]
卫青是个知进退的将军,他最可贵处在于大红大紫之时的冷静,登高而不跌重。他坚持“无功不受禄”,辞谢汉武帝对儿子的封赏,并把功劳归功于汉武帝的英明、同僚的共同努力。卫青是个懂得谦逊的人也是聪明的人。
人是需要做事的,大丈夫不能建功立业,岂不枉来世界一遭?但做事的时候,也要保护自己的安全,不要锋芒毕露,不要趾高气扬,不要咄咄逼人,不要四面树敌,不要授人以柄。“花要半开,酒要微醉。”鲜花盛开的时候,也是衰败的开始。
当时,汉武帝对卫青的尊崇宠信超过了任何一位朝廷大臣,三公、九卿及以下官员都对卫青卑身奉承,唯独汲黯用平等的礼节对待卫青。有人劝汲黯说:“皇上想让群臣全都居于大将军之下,大将军地位尊贵,您不可以不下拜。”汲黯说:“以大将军身份而有长揖不拜的平辈客人,大将军反而不尊贵了吗!”卫青得知,越发觉得汲黯贤明,多次向汲黯请教国家和朝廷的疑难大事,对待他比平日更为尊重。卫青虽然地位尊贵,但有时入宫,汉武帝就坐在床边接见他;丞相公孙弘在汉武帝空闲时谒见,汉武帝有时也不戴帽子;至于汲黯谒见时,汉武帝没戴上帽子就不接见。有一次,汉武帝正坐在陈列兵器的帐中,汲黯前来奏事,汉武帝当时没戴帽子,远远望见汲黯,急忙躲入后帐,派人传话,批准汲黯所奏之事。汲黯受到的尊重和礼敬就是这样的。
[点评]
汲黯对人平等,恰恰是把对方当做了人,当做了朋友;而公卿们“卑奉”卫青,其实并不是把他当做人,当做朋友,而是把他当做“大将军”,当“大将军”的帽子戴在卫青身上,他们卑奉,戴在别人身上,他们又去“卑奉”别人了。所以,卫青很明白。汉武帝“踞厕而视”卫青,“不冠”而见公孙弘,就是以“奴仆”视之;而他却不敢轻视那个“平视”别人的汲黯,也就是这个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