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德”之重

“德”之重

作者: 白元二小周利辉 | 来源:发表于2020-12-03 06:17 被阅读0次

          今天课程时间,我们新开了《弟子规》课程。在学习总序时有这样一句“首孝悌,次谨信”,我便借机和学生们聊起了“孝”这一话题。我对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小调查:没有和父母顶过嘴的孩子举手,一个都没有;没有抱怨过妈妈做饭不合口的举手,仍然没有一个;没有嫌弃过妈妈唠叨的举手,还是没有一个。(说实话,这种结果其实是在我的意料之中。)

        在我详细解析了“首孝悌”的意义及做法后,孩子们好像对“孝”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他们纷纷表示以后再也不敢和长辈大声嚷嚷,也不敢对父母有所抱怨。我相机追问:如果和父母意见不合咋办?他们知道得柔声细语地和父母商量。我知道这次他们是真正懂得,是发自肺腑的“再也不敢了”。我很欣慰,孩子们思想上的巨大改变!

    为了加深孩子们的认知,这次我依然采用榜样引领法。我给孩子们讲了他们的偶像——秦霄贤,在“德云社”是如何尊师重道的,还讲了他师傅郭德纲不管什么情况下接父母的电话都必然是恭恭敬敬地站着接的故事。

        不可否认,我们现在的孩子真是被“惯坏的”一代,上有国家的“未成年法”护着,下有爷爷奶奶辈的宠着,中间还有任劳任怨的父母供着,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能不骄横吗?“唯我独尊”是大多数孩子的生活常态,好像全世界都得围着他转,稍有不如意便大发脾气。有时我在想:家长们含辛茹苦想培养的究竟是家庭的希望,还是唯我独尊的白眼狼?

    育人先育德。古人尚且知道的道理我们怎会不知“德”之重?只不过在过于追求物质享受的当下“德”就显得稍有逊色。国家提倡“传统文化进校园,传统文化进社区”一定会让青少年有所改变,只不过过程有点漫长而已。对于下一代的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合力而为。毕竟学校教育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家长若不改变“五加二等于零”的悲哀便会常演不衰。真心期待我们农村的家长也能懂得“首孝悌”的真谛,给孩子树立榜样、指引方向,放眼未来树立孩子心中的各种“德”!

相关文章

  • 德之重

    有品有德为品德, 以身作则可为师。 试问教育何为重? 品德优良当首冲!

  • “德”之重

    今天课程时间,我们新开了《弟子规》课程。在学习总序时有这样一句“首孝悌,次谨信”,我便借机和学生们聊起...

  • 包山颂(其一)

    杏坛之重,古之贤者之共识也。重教尊师,风清气扬。师者,以其德美而使人敬之,以其才高而使人仰之,尤以其勤业忘...

  • 王太医王庆波,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

  • 重德

    厚重是轻骑的根基,静定是躁动的主宰,所以有德的人每日的操行离不开心中的道德律。 虽然有美食盛景吸引他,他也能泰然处...

  • 重德

    人类基本上有三种用智方式:第一是信主,第二叫重德,第三叫爱智。 重德这一脉的用智方向,最明显表达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 赵培山:季历窃易得八百年江山

    季历窃易八百年江山 楚庄王问鼎之重于王孙满,被告知:“在德不在鼎。德之休明,虽小必重;其奸回昏乱,虽大必轻。昔...

  • 再临《曹全碑》(D9)

    存亡之敬/礼无遗阙/是以乡人为之谚曰/重亲致欢曹景完/易世载德/不(陨其名)

  • 孔子的礼(6)

    ——《乡党篇》复习之六 《论语》编者是按仁德君子“成德有渐”的次序编排的,从“为学须依孝,为政当以德,重德须扬礼乐...

  • 《论语》初鉴 十七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君子重德不重物,虽居陋室而心安。小人重物不重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德”之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zgu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