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美峰 2019.11.17
今天晚上,加班备课《富贵不能淫》,对大丈夫有了新的认识。
孟子在这一课重点阐述了“大丈夫”的含义,改变了人们心目中认为像张仪,公孙衍等这样位高权重的人为大丈夫的形象。
本课中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为大丈夫哉?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通过景春的话,可以看出像公孙衍,张仪这样的纵横家,揣摩统治者的心思,顺从统治者的意见,这样的随着别人的意见而改变自己的主见的人,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而卑躬屈膝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改变自己主张的人,不能算得上大丈夫。做个比喻,他们只能是“妾妇之道”,就像一个出嫁的女人一样,到了丈夫家,就改随丈夫的姓氏,一切顺从丈夫的意见,完全没有了自己,他们心目中一切以顺从为第一要住。
孟子首先说:“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这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否定了景春的观点。然后提出自己的见解,举例论证,“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然后提出“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这才是大丈夫的生存方式,大丈夫有“仁”、“礼”、“义”的品德。大丈夫还要有“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处世态度,大丈夫要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志向,要有以天下为己任,不能一切以自己为重的观念,这才能算得上大丈夫。
孟子最后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总结全文,树立观点。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对大丈夫有了新的认识,能够胸怀大志,兼济天下,以天下为己任,而不能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而改变自己,不因荣华富贵而迷惑,不因贫穷位卑而改变自己,更不能因为武力诱惑而卑躬屈膝,这才是大丈夫的行为,大丈夫又不受性别的限制,只要是具有大丈夫的品格,具有高尚的修养,具有仁义礼智信,就是大丈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