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要用心:系列。
系统化是做一件事的目标之一,同时也是实现目标的方法之一。一个系统由若干个相关系列构成,若干个系列又是源自于一个系统中心。我们需要坚定一个中心,这是根,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内容,作为老师,我们的根就是“教与学”,教的对象是学生,学的主体是我们自己。其实,传道授业这份责任,对于当下的老师们可以要求为“学与教”,在这个飞快发展、信息和技术更迭频繁的时代,我们不得不先学再教,否则很容易被学生反教。当然,不是说被学生教是一件坏事,当代的教育风格更趋于师生共同探讨、师生平等的和谐样态,但这并不意味着老师就不用更新自己,反而更需要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和能量,才能以更高且更远的视角去引导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老师必须形成自己的一套体系。那么,如何建立自己的体系呢?简单来说,三点足矣。
第一,观察。教学工作有很多内容可以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课堂的纪律变化、一节课的板书、一节课所提出的问题(提问主体包括老师和学生)、老师上课的走位、老师上课的语调等等,都是值得观察的对象。如果能在繁琐的细枝末节中寻找到新芽,那也不枉为一个辛勤的园丁呀!
第二,记录。只过眼睛的观察最多算是看热闹,想要看到其门道,还是得相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个真理。所见所闻得记下来,描述性的、议论性的和批判性的等等文字形式都是可以的,只要是过了自己脑子的内容就是对自己成长有价值的有效输出。如果平凡的一天也能够妙笔生花,那这一天一定也不平凡。
第三,分类。当观察和记录的素材积累到一定程度,其实体系已成,只需整理分类,分类的标准是多元的,观察主体、观察对象、成长阶段等等。也就是在分类的过程中,还会发现更多同样值得观察和记录的精彩。如果这样做还感觉自己在转圈圈,那一定是一个向上的螺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