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疾、骨繇病的治疗
“岐伯曰:天地相感,寒暖相移,阴阳之道,孰少孰多?阴道偶,阳道奇。发于春夏,阴气少,阳气多,阴阳不调,何补何泻?”岐伯说:天地之气相感应,寒暖气候也交相推移,阴阳变化的规律究竟谁多谁少?阴道为偶数,阳道为奇数。病发在春夏之季的,阴气少而阳气多,对阴阳不能调和所致的病,应该怎样用补法和泻法?
“发于秋冬,阳气少,阴气多,阴气盛而阳气衰,故茎叶枯槁,湿雨下归,阴阳相移,何泻何补?”病发在秋冬季的,阳气少而阴气多,此时由于阳气衰少阴气充盛,因此草木的茎叶枯萎凋落,水湿会下渗到根部,对于阴阳相移的病变,又应该怎样用补法和泻法呢?
“奇邪离经,不可胜数,不知根结,五脏六腑,折关败枢,开阖而走,阴阳大失,不可复取。九针之玄,要在终始;”不正的邪气侵入经络,所发生的病变是难以胜数的,如果不知根结的意义,奇邪侵扰脏腑致使功能失常,枢机败坏,气走泄而阴阳大伤,这样病也就难治了。九针的妙用,主要在于明了经脉起止的情况。
“故能知终始,一言而毕,不知终始,针道咸绝。”所以知道了经脉的起止,针刺的道理一说就明白了。如果不知道经脉的起止,那针刺的道理就闭绝难通了。
“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阳明根于厉兑,结于颡sǎng大。颡大者,钳耳也。”足太阳膀胱经起于足小拇趾外侧的至阴穴,结于面部的命门。所谓“命门”,就是内眼角的睛明穴。足阳明胃经起于足大拇趾和食趾端的厉兑穴,终结于额角的颡大。所谓“颡大”,就是钳束于耳的上方、额角部位的头维穴。
“少阳根于窍阴,结于窗笼。窗笼者,耳中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故开折,则肉节渎,而暴病起矣。”足少阳胆经起于足小趾端的窍阴穴,结于耳部的窗笼。所谓“窗笼”,就是听会穴。太阳为关,阳明为阖,少阳介于表里之间,可转输内外,如门户的枢纽,故称为枢。所以,如果太阳之关作用失常,则肉节渎而发生暴疾。
“故暴病者,取之太阳,视有余不足。渎者,皮肉宛膲jiāo而弱也。阖折,则气无所止息,而痿疾起矣。”因此针治暴疾,可取用足太阳膀胱经,根据病的情况,判断应该泻有余,还是应该补不足。如果“阖”的作用失常,那阳气就会无所止息,痿疾也就发生了。
“故痿疾者,取之阳明,视有余不足。无所止息者,真气稽留,邪气居之。枢折,即骨繇yáo而不安于地。”因此,针治痿疾,可取用足阳明胃经,根据病的情况,判断应该泻其有余,还是应该补其不足。无所止息是指真气留滞,邪气盘踞于内,而发为痿疾。如果阳之枢失掉了功能,就会发生骨繇病而站立不稳。
“故骨繇者,取之少阳,视有余不足。骨繇者,节缓而不收。所谓骨繇者,摇故也。当穷其本也。”因此,诊治骨繇病,可取用足少阳胆经,根据病的情况,判断应该泻其有余,还是应该补其不足。“骨繇”,是指骨节弛缓不收的意思。以上所说的病应该探明它的根由。
(原文)
岐伯曰:天地相感,寒暖相移,阴阳之道,孰少孰多?阴道偶,阳道奇。发于春夏,阴气少,阳气多,阴阳不调,何补何泻?发于秋冬,阳气少,阴气多,阴气盛而阳气衰,故茎叶枯槁,湿雨下归,阴阳相移,何泻何补?奇邪离经,不可胜数,不知根结,五脏六腑,折关败枢,开阖而走,阴阳大失,不可复取。九针之玄,要在终始;故能知终始,一言而毕,不知终始,针道咸绝。
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阳明根于厉兑,结于颡sǎng大。颡大者,钳耳也。少阳根于窍阴,结于窗笼。窗笼者,耳中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故开折,则肉节渎,而暴病起矣。故暴病者,取之太阳,视有余不足。渎者,皮肉宛膲jiāo而弱也。阖折,则气无所止息,而痿疾起矣。故痿疾者,取之阳明,视有余不足。无所止息者,真气稽留,邪气居之。枢折,即骨繇yáo而不安于地。故骨繇者,取之少阳,视有余不足。骨繇者,节缓而不收。所谓骨繇者,摇故也。当穷其本也。
今天学习了痿疾、骨繇病的治疗。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