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智慧父母
天生非此:掌握这3个方法,你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全新的自己

天生非此:掌握这3个方法,你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全新的自己

作者: 爱家心理 | 来源:发表于2019-11-26 10:34 被阅读0次

    “我非常讨厌自己的父母,我恨他们对我的不重视,我也恨他们的贪财,爱占小便宜,假期的时候我都尽量不和他们一起出门,因为我真的害怕他们做出那些让人特别不能接受的行为,比如为了节约公园门票就走后门,或者是装作自己是残疾人。”

    月儿深深的吸了一口,擦了一下脸上的泪珠接着说道:”可是我发现我和他们越来越像了,尤其是在我妈妈给我要钱而我不想给的时候。我发现我好像成了过去的她,我完了,我肯定成功不了了。”

    声泪俱下的月儿控诉道:“可是我没有办法,我一个月的工资也只有这么点钱,他们没有为我准备任何嫁妆,我需要为自己的未来考虑,我负担不起他们想要的奢侈生活。”

    “奢侈生活?”我不解的问道。

    “她们说自己老了以后就没有机会了,所以想趁着自己走的动的时候出国旅游。可是这笔费用他们要我出,我今年已经支付了三笔他们在国内的旅游费用了,我实在是拿不出钱来了。”

    月儿擦了擦眼泪,接着说:“我们因为这件事发生了争吵,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和父母一样对钱看的很重,很焦虑。我真的很担心他们这样挥霍下去,我未来是否还能有嫁妆?他们带给我的负面东西已经够多的了,焦虑,敏感,难道还要把我唯一的钱也拿走吗?”

    这是我一次咨询中的一个小片段(已经本人授权),下面简单的介绍一下背景。

    月儿:某国企员工,属于办公室人员,每月除了工资无外快(理财除外),大龄待嫁女。

    月儿父母:城镇退休职工,两人退休金加起来不足五千元。

    月儿有一个智障妹妹,无收入,无保障。

    从小月儿就生活在亲戚朋友的鄙视,怜悯之下。她几乎每天要经受父母因为钱的争吵。所以月儿对钱特别敏感,她一直在为提高自己的收入努力。

    可是她发现,自己无论多努力,都没有办法满足父母的要求,父母对她最经常说的就是谁家孩子让自己的父母去那旅游了,一旦她不支持父母出门,她就会被扣上不孝顺的帽子,被父母称作白眼狼。

    月儿对生活最大的恐惧,一方面是害怕自己成为父母那样的人,另一方面则是对经济的恐惧,她担心有一天当父母老了,败光了一切,她要怎么负担起养老养妹妹的责任。

    所以她一直有一个观点——她的不幸都是父母导致的,她无法成功完全是父母的原因,而妹妹是自己的拖累,导致了她没有办法找到一个真正的爱自己和自己爱的人。

    我们没法选择自己的原生家庭,我们也没有办法定制父母,所以很多人把自己的不成功甩锅给了原生家庭,觉得是因为自己的父母导致了自己的不成功,父母影响了现在的自己。

    不可否认,父母对我们的养育确实影响到了我们的现在,但是未来我们要怎么做?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英国国民心理学家奥利佛.詹姆斯,通过考察引用前沿研究成果,整理分析个人经历和相关案例在《天生非此》中向我们生动地说明了心理层面的代际相似性是后天造成的,我们会成长为今天这个样子,是受到父母言传,身教,关爱,虐待,以及我们与父母身份认同等因素共同影响的,对未来我们想要成为什么样子?我们想要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子?决定权不在父母,不在自己的原生家庭,而在我们自己。《天生非此》一经出版就受到了英国《卫报》和《泰晤士报》的力荐。

    在《天生非此中》有这样的三个方法,恰好可以解决月儿的问题。

    1,辨别自己的观点,并重新思考

    有一群心理学家,抓了很多鲨鱼放在了游泳池里并且放上了很多小鱼,鲨鱼吃小鱼弄的游泳池很血腥。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发生,他们给游泳池中间做了一块透明的玻璃隔板。

    鲨鱼只能看着另一边自由自在的小鱼而屡次碰壁!后来人们发现鲨鱼开始不再努力游向另一边了。心理学家让人撤走了玻璃隔板,鲨鱼和小鱼同处一个泳池,却谁也不去对方的那一边。这就是有名的“限制效应”。

    我们固有的思维会让我们一直顺着一条线去寻找答案,所以想要摆脱原生家庭的伤,我们就需要辨别自己的观点,并重新思考。

    月儿固有的想法是父母影响了我,左右了我的未来。他们害的我没有办法成功。这是他没有看到在这个观念里她的成长,当她还是几岁的小孩子的时候,她确实受制于父母,父母可以决定她上什么学,吃什么饭,买什么衣服。可是现在她已经参加工作了,她拥有了很多选择的权利。

    她可以自己决定要不要给父母支付旅游费用,支付多少。即便是根本不支付,她父母对她也无可奈何的,毕竟他们不能闯进女儿的房间,抢走女儿的银行卡的。

    可是如果她不去辨别自己的观点,她一直呈现的就是小时候无助的她,就会认为世界一片灰暗。所以辨别自己的观点并重新思考是我们脱离原生家庭的基础。

    2,明白这样一种观点:心理特征并非由基因决定,它可能被改变。

    “我不可能幸福,我怎么可能获得幸福呢?我有这样的父母,我还有这样的妹妹!我自己脾气 也不好,谁愿意接受我这样的人呢?我肯定不会幸福的!”这是月儿在咨询中一直反复强调的一句话!

    月儿的潜台词是我的家庭成员是固定不变的,我也是固定不变的,所以我一定幸福不了。

    我们确实无法改变自己的原生家庭,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这需要我们先有生命是不停成长而非一成不变的观念。

    为了让我们拥有这样的观念,《天生非此》中应用了很多人类基因组的最新研究资料。其中一则研究让我几乎怀疑我之前所有的培训。因为其中有这样的一段话:

    2014年,研究者(人类基因组)对15万人的基因进行了检测,这其中有36989名被确诊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最终结果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DNA序列中有108个基因位置与没有患病的人不同,总体来说DAN中序列的差异仅仅能对总体遗传度的3.4%做出解释,也就是说,如果这项研究可信,那么精神分裂症成因的96.6%并非基因遗传。

    针对重度抑郁症的研究,甚至完全没有得出类似的发现,研究者没有在患者和非患者的染色体中发现任何不同的基因突变。

    英国顶尖基因心理学家罗伯特.普罗明教授在2014年接受英国卫报采访时说,他花了15年时间寻找这样的基因,却没任何发现。

    这意味着我们生病并非基因遗传,我不是天生就不好的,而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我变得越来越不好。现在我发现了我的不好,只要我愿意,我就可以改变。

    当我们承认一切都是基因遗传的问题的时候,我们是无助的。比如我的同学就认为自己孩子脑袋不灵光,这是受到了自己不聪明的遗传。但是聪明不聪明怎么能用是否上大学来判断,又怎么能因为孩子学习不好而得出孩子不聪明,智商有问题呢?

    很多孩子并非不聪明,恰恰是他们智商没有问题,甚至智商比一般小孩还高,但是他们没有把自己的聪明用在学习上,才会被老师频繁的叫家长。

    作为父母当我们发现自己孩子的问题并不是基因问题,不过是培养方法的问题,我们就很容易有信心和学校、孩子合作,帮助孩子发现他的潜能。

    作为成人,当我们发现世界万物是可变的,尤其是自己是可变的时候,我们才会真的去努力改变。

    3,接受事物的局限性,坚持可以改变的部分。

    父母身上有我们讨厌的部分,因此我们立志不要活成他们那个样子。可是在成长的路我们却和他们越来越像了。这个时候不需要惧怕,也不用绝望,因为我们只是看到了我们的一部分。那一部分是我们不喜欢的,我们还有更多的部分是自己喜欢和可以改变的。

    奥利佛.詹姆斯的母亲抽烟,而且在怀孕生子的时候依然没有戒烟,奥利佛.詹姆斯现在也为尼古丁所困扰,他没有选择抽烟而是选择了香烟的替代品——口香糖。

    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会在我们身上留下一些印记,也许我们无法一一解除,但是我们可以发挥她好的方面。

    月儿因为父母特别紧张钱,所以在生活中她是个精打细算的人,节俭让她很快攒够了理财的初始资金,而谨慎又让她在理财过程中蒸蒸日上,早早的就拥有自己的车子和房子。

    沙粒进入河蚌,河蚌很不舒服,所以产生了珍珠。

    父母无可改变,我们却可以改变自己,我们可以自己决定要过的生活,包括给父母的支持,在这个过程中不要想着怎么去改变父母,而是怎么去改变自己,坚定自己的底线和成长路线,就可以最终让父母和自己都在一个舒服的环境中生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天生非此:掌握这3个方法,你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全新的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zld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