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宝宝几乎都是电子产品的“天才”,刚学会会走路、说话,就已经自己能操作了。家长买的新手机还没看明白产品说明书呢,宝宝已经自如地玩起来了。家长们普遍认为,过早地让孩子看电视、玩手机将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诸多不良影响,因为电子产品引发的家庭矛盾又层出不穷,信息化时代、多元智能已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手机、互联网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让今天的生活、工作,甚至人际交往,已然离不开这些新媒介工具。
让人爱恨交加的电子产品儿童正成为与屏幕亲密接触的“苹果世代”,他们一出生就被电子媒介所包围,并生活在新媒介飞速发展的时代,他们是互联网的“原住民”,行为习惯,生活方式无不自然流露出互联网时代的印记。改变是不容易的,堵更是堵不住的,多去学习数字时代的教养知识,培养孩子应具备的能力,以适应未来新时代的需要,这是每个家庭的出路。
宝宝之所以对手机感兴趣,并不是他多么喜欢手机的造型,而是喜欢手机里面的应用,特别是一些手机游戏,使之非常迷恋。而电视里的广告和动画片对孩子产生着天然的吸引力,想完全控制孩子不看电视似乎不太现实,不妨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充分利用电子媒介的优势,开启亲子关系的的新模式,与孩子的关系是约定而不是控制,是分享而不是灌输。
媒介是一种工具,本身没有好坏,关键是孩子能用它做什么,家长想用它做什么,有的家长把电子产品当做让孩子安静下来的工具,那么这个“工具”应发挥的作用可能就没有那么大。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同时他们的思维处于“我向思维”与社会化思维之间的思维,谓之“自我中心的思维”。这种思维特点极易产生天马行空的任意想像,任何一个贾总只要有契机,都能根据“自我中心思维”驰骋想像,获得一种富于创造性的独特感受,这种创造性的独特感受也需借助更好的载体。电视动画的声形并茂,生动形象,色彩鲜明,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示,化抽象为生动,化静态为动态,让宝宝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无疑是获得丰富体验的最有效的载体。善用媒介,并结合孩子不同年龄段的成长关键期,促进孩子的成长;巧用故事人物加以引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让人爱恨交加的电子产品由于婴幼儿时期的宝宝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快速期,电视、手机等电子产品带给孩子的不良影响还是很大的,有些损伤可能弥补起来非常困难,甚至无法弥补,因此尽可能不要给2岁以前的宝宝使用电子产品。2岁以后应用电子产品,则是建立规则意识的好契机,家长可以充分利用,形成约定与分享的亲子关系模式,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孩子面前家长尽可能做到不玩或少玩电子产品,也形成规则,家长榜样力量巨大。
应该注意:
1. 千万别把手机当玩具,可以给宝宝玩儿玩具手机,手机特别是接通的瞬间要离开宝宝30
公分,同时上网也要离开30公分以上的距离。
2. 看电视的安排:
1)在孩子睡觉前,尽量少打开电视;
2)每天固定时间陪孩子一起看看电视,并分享看后的感受;
3)适宜的看电视时长,1-2岁,10-15分钟;2-3岁,15-20分钟;
3. 要明确告诉孩子看电视损伤眼睛,提醒宝宝:“看电视时间长了,眼睛会不舒服…”,让孩子自己意识到不能长时间看电视。
4. 让宝宝参与开关电视,约定的时间到了,请宝宝自己去开、关电视,宝宝会觉得关电视是他意愿的表达,心理会有满足感,很少出现反悔的情况。
5. 不要在精彩处强行关闭电视,忽略对孩子的尊重行为,是错误的,精彩部分也就几分钟,不妨过了之后再关闭电视,机械地不让多看哪怕一分钟,有时往往适得其反。
6. 巧妙利用广告时间,在看动画片的时候,遇到中间有插播广告的时间,可以主动和宝宝说:“演完了,咱们去玩其它游戏吧!”一是告诉孩子一个客观事实--节目演完了,让他有一个不继续看下去的明确理由;二是给他一个转移注意力的途径。
7. 不玩手机有这么几个要点:
1)以身作则,家长不当着宝宝玩手机,看视频;
2)删除手机中宝宝迷恋的内容;
3)告诉宝宝手机是工作用的,游戏被删了,而且不会有了;
4)在宝宝将信将疑时,马上用其他物品转移他的注意力。
5)坚持不再安装游戏等内容,直到宝宝彻底对手机失去兴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