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得一
尊重这件事,我们成人都知道是相互的,但到了孩子身上,我们似乎又忘了这一点。
好像孩子就应该无条件地尊重长辈、尊重别人,容不得半点问题。
但是,光是说教有用吗?
你得实实在在地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体验到受尊重,他才会有这种认知、潜意识、习惯,才会把尊重别人融进自己的生命。
我老婆跟我说过一件事:
有个亲戚家的妹妹,小的时候经常来她家里玩,但凡看上的东西,不论玩具还是橡皮擦等,只要是开了口,她爸妈都会要她让给妹妹。
久而久之,对心理上造成的影响可想而知。
孩子自己的东西,如果他不愿意,为何要强求他分享给别人呢?
以上这个例子,就是典型的不尊重孩子的自主权,不仅伤害孩子的物权意识,在尊重别人方面也会受到很大的打击。
他自己都没受到父母的尊重,凭什么向他说教,教他尊重别人呢?
这种类型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强制孩子学会叫人、讨好人、公众场合表演才艺等,如果这些情况都没征得孩子的同意,都属于不尊重,这是我们父母自己需要注意的事情。
另外一面,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家庭条件都不错,有些家长也倾向于溺爱孩子,于是就产生了一些问题,孩子不懂得怎样尊重家长和其他人。
那么,怎样教会孩子懂得尊重呢?
1)在平等人格之上建立尊重。
70后、80后小时候在长辈面前自然地就会做出“尊重”的样子,有的人就特别害怕见到老师,这里面有很多成分是对权威的恐惧。
其实,作为家长应该从自身思考,要求孩子尊重别人,是一种真正的尊重,还是要享受对孩子的“绝对统治权”?
现在时代改变了,家长们必须重设目标,建立平等人格基础上的尊重,以及不掺杂惧怕和疏离的尊重。
当家长的教育掺杂了控制的欲望时,也很难让孩子心服口服。
2)被尊重过的孩子,才会真正学会尊重。
现在的孩子和过去相比,受到家长控制和影响的程度更大,在人生的每个大小决定上,几乎都能看到家长“不能放开的手”,孩子缺少自己真正做决定的权力。
家长习惯包揽一切,忽略如何去甄别哪些事情应该让孩子自己做主,哪些应该给孩子时间学习怎么做决定,哪些事情应该放手。
所以将来我家大宝想学什么东西,先问问他的意见,只要选了,我们会给他条件,但前提是他自己选的路,得坚持到底。
在新加坡一所特殊学校里,有的孩子能够发出声音但不会说话,老师就和孩子们用一种长期培训建立起来的一套视觉辅助语言来交流。
课间休息的零食时间到了,老师会拿着贴了不同图纸的贴板问小朋友是否要吃东西,有的不会说话且认知能力有限的小朋友只顾贪玩,把图片逐个撕下来又贴回去。
这时候,老师会冲孩子摇头和摆手,要求他停止嬉闹,认真选择“吃”还是“不吃”的图片。
孩子选择“不吃”的图片后,老师会再调换图片的位置,让他再选一次,看他还是选择“不吃”,才去问下一个孩子。
在每个学生认知能力范围内能自主的小事,老师都会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做主,这就是对孩子能力的尊重。
3)被同理过的孩子,才会真正学会尊重。
尊重意味着在意别人的感受,并愿意给予正面积极的对待。
在意别人的感受,首先就要对别人的感受予以“同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换位思考,重点在于能够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
当一个孩子总是粗暴地打断别人的谈话,丝毫不懂得什么是尊重的时候,家长可能会说,“要学会尊重别人,不要任意插嘴”,或者是“再插嘴,再不尊重点儿,就挨罚了”。
如果这样说,家长也并不是真正在尊重孩子。
总之,孩子们学习尊重并不能单纯从言辞说教中学会,而是要真正感受到被尊重的感觉,意识到尊重他人的意义,并不断在现实场景中一遍遍有意无意地操练,才能真正学会尊重。
这其中成人们的言传身教就非常重要。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父母怎样,孩子便是怎样。
蛮横的父母孩子多数蛮横,有涵养的父母孩子多数有教养,育儿先育己。
我是一个年轻的爸爸,有两个儿子,任重道远。
好了,今天就分享到这里了,几点意见不一定成系统,希望有点观点、方法能帮到你。
我是得一,两个男孩的爸爸,明天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