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记忆

作者: 丘墨豸 | 来源:发表于2021-08-13 04:51 被阅读0次

    文/丘豸

    暑假过后,我的课骤然少了许多,除了周末,平时只有晚上有课。

    当然,我的酬劳也由课时计费变成了月工资,每月一千一,供吃住。还好,这个价位比起老家的老师还是有很大优势的,也算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我的虚荣心。

    说是供吃住,早餐得自己出去打食儿。早晨起来出去,我沿着街道转悠了一圈,在住地不远的拐角处,寻得一处叫“慧来小吃”的早点铺子。

    走进去,门脸不大,放了十来张桌子。此时,人已满,门前的空地上,还临时加了几张桌子。

    见此情景,我正要转身离去,身后传来和气悦耳的声音:“大哥,这有个位子!”

    我猜出这可能是在招呼我,便转回身,只见一个店员姐姐(跟天津人学的称呼)正在那里冲着我微笑呢!

    ”这有位置,您想吃嘛,看菜单自己点!”甜脆的声音里,透着几分天津方言的味儿。别说以前没接触过天津人,我挺喜欢听天津人说话的,感觉倍好听。

    我顺着她指的方向,望了一眼,菜谱上的早点种类还不少:包子、油条和筋饼,云吞、米粥、豆腐脑,还有豆浆、锅巴菜。另外还有炒菜炖菜。看来她们不光是卖早点。

    这些早点大多都是熟悉的,云吞有点陌生,那个锅巴菜我倒是没有听说过。

    我点了两根油条和一碗豆腐脑。盛豆腐脑的是另外一个店员,也是一个年龄与我相当的姐姐,和善的脸上挂着微笑。

    眼见她就要盛满了,我说了一句:“不要太满!”

    她应了一句:“得嘞!”

    油条炸得不错,豆腐脑味道也挺好,感觉吃得挺顺口。

    付完了钱走出门时,盛豆腐脑的姐姐还来了一句招呼:“您慢走,明个再来!”

    就这样,这个“慧来小吃”成了我每日早餐的固定去处。

    1.

    每次去,我不是点油条豆腐脑,就是豆浆加筋饼,有时也会来碗米粥和包子。

    我的饭量不大,每次在盛豆浆或是粥时,我总会附上一句:“不要太满!”

    时间长了,我再走过去盛粥或是豆浆时,那个姐姐没等我吱声,就会来一句:“不要太满!”说完笑了,我自然也笑了。看来,她已经认出我来了,把我当成老顾客了。

    于是,顾客少的时候,便会搭上几句话过来:“大哥,我看您天天吃豆浆豆腐脑的,咋不换换样,不腻吗?”

    “不会,我就喜欢这个。”

    “您也可以换换云吞、锅巴菜什么的。”她一边忙碌,一边说:”不是夸口,我们这的东西样样味道都不错,您可以尝尝试试!”

    “云吞我倒是吃过,不就是馄饨嘛!”来过一段时间后,我已经看明白了云吞的奥妙。

    ”差不多,我们跟南方人学的,叫云吞。”

    我点点头,又问了一句:“锅巴菜是什么味道,我倒是没吃过。”

    她似乎有点惊讶:“你没吃过啊?锅巴菜可是我们天津的特色食品,您可以尝尝,好吃着呢!”

    我摇了摇头:“我吃东西比较矫情,没吃过的,不敢贸然吃,我怕吃不来。浪费了东西。”

    “保证不会的,好吃着呢!要么我这就给您来一点尝尝?”

    我赶紧摆手拒绝:“那可不用!我要是想吃,可以自己点么!”

    “没嘛关系啦!先吃两口试试。”说着,她就盛了少半碗给我端了过来。

    我急忙起身客气,她又说道:“您吃好了,以后就可以换换样,省得天天豆浆豆腐脑的!”

    人家如此盛情,我怎好拒绝,看着那半碗锅巴菜,倒也没觉得反感,只是以前从来不曾吃过,没有吃的欲望。

    我拿起筷子刚吃了一口,那位姐姐便问:“感觉怎么样?还不错吧?”

    我嚼了两口,吧嗒吧嗒嘴,感觉还行,起码不会反感,便点点头说好,其实也是客气一下。

    那位姐姐乐了:“就是嘛,这是我们天津特有的风味小吃,怎么会差呢?”

    2.

    每次去慧来小吃,都看见三个店员里里外外地忙碌。看似分工明确,各司一职,又好像不分你我,争先恐后。来了多次了,竟然没有看出谁是老板。

    那天,见她们稍有闲暇,我便问道:“天天只看你们三人忙碌,就你们三个人吗?

    正在收拾桌上盘子的姐姐答道:“是啊是啊,难道你还看到了谁?”

    “那谁是老板啊,我怎么没有看出来呢?”

    那个姐姐笑了,反问我:“你看我们哪个像老板呢?”

    我摇摇头,说:“我还真没看出来,所以才问啊。”

    豆浆姐在一旁有点神秘地说:“我们都是老板,又都不是老板。”

    原来,她们三个是好闺蜜,都在一个厂子上班。后来下岗了,没事可做,就合伙开了这个小吃店。现在两年了,生意还不错。

    一天,豆浆姐姐问我:“大哥是哪里人啊?”

    我告诉她说我是东北人。她听了,用嘴弩了一下在里边忙碌的姐姐,说:“她老家也在东北,黑龙江齐齐哈尔的。你们还是老乡呢!”

    我听了有点惊讶,立马应了句:”哦哦,我是辽宁铁岭的,还真是老乡。”

    豆浆姐姐一听,脸上现出惊讶的表情:”哎呀,来自比较大的城市啊!那您一定认识赵本山啦?”

    我一边吃着,一边说:”我倒是认识他,可人家不认识我啊。”

    ”怪不得您说话这么幽默呢!”

    ”是么,那你们可得小心一点,别让我把你们忽悠了。”

    盘子姐姐笑了:“那你就忽悠吧!看能不能把我们几个给忽悠瘸!”然后问我:”大哥来天津做嘛工作?”

    “教写字。”我轻描淡写地回了一句。

    “哎呀,感情您是书法老师啊!”她有点惊讶:“那您的字一定写得巨好啦!怪不得文质彬彬的!”

    没等我没忽悠她,她倒是忽悠起我来了。

    3.

    又过了两天,豆浆姐跟我说:“大哥,我有件事想麻烦您帮帮忙。”

    我有点惊讶,按说我就是个顾客,一个来吃饭的外地人,不知道她要让做啥。但还是答应了她:“可以啊,但不知道能帮您点啥呢?”

    她一听很高兴,指着墙上的食谱说:“我们这个食谱也太难看了,还有点旧了。知道大哥的书法好,想求您帮忙给写个食谱。”

    原来是这个,对我来说倒不是难事,于是就说:“可以啊,没问题!只是我手里笔什么的都没有啊!”

    见我答应了,豆浆姐很是高兴,连声说谢谢:“东西我们都准备好了。”

    我做事有个习惯,既然答应人家了,干脆就痛快点:“那就行,一会你们的客人走了,我就给你们写。”

    “一会就写?大哥真是爽快,那不会耽误您工作吧?”

    “我上午没事。”

    豆浆姐非常高兴:“那太好了!”

    那个时候,电脑制作还没有普及,不少地方的招牌还是用油漆或颜料手工写的。

    我三下五除二地吃完了早点,告诉她们先准备着,我回去和学校的头说一下就回来。

    4.

    等我回来的时候,她们已经把笔墨纸等材料准备好了,还专门给我收拾出两张靠近角落的桌子摈在了一起。

    我一看,建议道:“在纸上写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不耐久,容易破旧,最好用颜料直接写在板上,落了灰尘,擦拭擦拭就新了,能耐久一点。”

    “那得多麻烦啊!您就用纸写吧!”豆浆姐说。

    另外两人也附和着。

    见她们这样说,我也不好再执意,就按着她们的意思来吧,便照着她们提供的单子写了起来。

    她们到后厨忙乎去了,饭厅里就我一个人。大约用了一个多小时,我写出了一份。我见还有几张纸,接着又给写了一份。

    三个人一直在后厨里忙碌着,我喊了句:“我写完了,走人喽!”

    她们三个闻声跑出来,见我竟然一下给写了两份,自然少不了说些感谢的话。

    我说:“多写一个可以用来备用,那个旧了,可以换上这个。”

    这时,已经十一点多钟了,我转身告辞。她们竟然拦住我,说啥要让我留下来吃饭。我见推脱不了,只好乖乖坐下来。

    一会功夫,端上来两盘炒菜,还给我倒上一杯酒来。我说我不会喝酒,豆浆姐姐说:“都知道东北人能喝酒,大哥就不用客气啦!”

    我说我真不会喝酒,她见我也真诚,就说:”那好吧,我给您上主食!”不大工夫,竟然端上来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

    豆浆姐面带歉意地说:“大哥,我们就不陪您吃了,一会该有客人来了!”果然,这时有人进来了。

    5.

    自打给小吃店写了个食谱,我再去的时候,她们就更加热情了。本来是举手之劳的小事,豆浆姐姐每次对我都是热情有加,只要我一走进店铺,必有招呼声。豆浆姐姐还特意叮嘱我,以后点餐,就不要再点豆浆了,她们免费送。

    这我哪能接受,不就写了两笔字么,哪能受人家这样大的恩惠呢!豆浆姐不容我推却,把豆浆端到我的面前,说:“不就一碗豆浆嘛,你还能把我们吃破产了咋地?”

    我坚持我的态度:“真的不可以这样,再说我也没那么大胃口啊!”

    “那就半碗,半碗可以了吧?就当溜溜缝嘛!”

    打那以后,只要我去,不管多忙,豆浆姐都会把给半碗豆浆送到我的面前。时间一长,我越发觉得不好意思起来。心想换个地方,也觉得不太好,继续去吧,还得继续享受豆浆的待遇,我心里有点矛盾。

    那天,我突然有了个主意,到古文化街买了笔墨纸砚,写了“惠风和畅”四个字的横幅,装裱好带了过去。

    吃完油条,照例享用完豆浆,我跟豆浆姐说:“我看你们这面墙有点空旷,我给写了几个字,装点一下,不知你们喜欢不?”

    豆浆姐一听,非常高兴,连声说:“好啊好啊,那可是求之不得啊!”

    我把横轴打开,另外两个姐姐也跑过来看。

    “惠风和畅!王老师这字可真漂亮!”盘子姐不由地夸了起来。

    豆浆姐说:“你看词也好啊!惠风和畅,这个惠和咱们店名还是谐音呢,很有意思,大哥这词真是太棒啦!”

    老乡姐姐说:“咱们店要是叫这个惠也不错啊!”

    豆浆姐姐马上赞同:“这个惠确实不错,让顾客吃好得到实惠,他们满意了,就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顾客,我们的生意也会越来越好,得到更多的实惠。”

    我见她们高兴,尤其听豆浆姐解读的惠,突发灵感,就说:“你们真要想改成这个惠的话,我倒有个很好的名字,不知你们喜不喜欢?”

    ”什么名字啊?快说快说!”

    我卖了个关子:“我这个名字绝对有特色,读起来顺口又有内涵,天津独一份。绝不会有第二家!”

    ”那你倒是快说啊!”老乡姐姐有点急不可耐了。

    ”我这个名字就叫 “惠惠小吃吃”!“

    “什么什么?会不会吃?”盘子姐姐没听明白。另外两个姐姐一听笑了,我也憋不住笑了。

    ”惠—惠—小—吃—吃!”我故意放慢语速,一字一顿地又说一遍。

    我还怕她们不理解。又做了解释:“你们看,两个惠,一个是顾客实惠,一个是你们实惠。两个吃,意思是味美好吃,吃了还想吃。怎么样?”

    豆浆姐点点头说:“还真是挺有意思的!”

    我继续说:“我这个名字读起来也顺口,还有一点,正着读倒着读怎么读都可以,惠惠小吃吃,吃吃小惠惠!怎么样?”

    “好!真好!王老师太有才了!”几个姐们都很喜欢。

    豆浆姐说:“咱们的招牌也真是有点旧了,正好该换换新了,就改成这个名字!而且这回要做得高级一些!”

    盘子姐姐说:“咱们还是请王老师给写这几个字吧!”

    我说:“可以啊,只要你们认为我的字还挂得出去就行。”

    “王老师的书法这么棒,怎么会挂不出去呢!我们是相当满意啦!”老乡姐最后这句话分明是学宋丹丹的语调。

    “那好,我一会回去就写,写完就给你们送来!你们就可以找人制作了。”

    “王老师真是爽快人!” 听听,她们句句都在忽悠我。

    6.

    没过几天,新招牌就挂出来了。

    我站在店门前,端详着我的字,虽然比不了名家大腕,也还算拿得出手,心里不禁有几分美丽,我的字竟也能挂在天津的街头了!这也是我以后骄傲的谈资啊!

    两个月后,我因故离开了天津。

    后来,我又两次暑假去天津做兼职,但都住在另外比较远的地方,本想再去看看我写的招牌,看看那几位和善友爱的天津姐姐,却因为忙于上课,没能成行。

    现在过去N年了,我写的那个招牌肯定早已不复存在了,那几位天津姐姐呢,你们还好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津门记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zpcb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