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玉米价格大跌,在我的老家河南,收购价不到 8 毛一斤;据说在东北某些地方,甚至跌到 4 毛。你未必知道这些数字什么意思:假设玉米亩产 1300 斤(已是极限),毛利 1000 块左右,赶不上进城打工一周的收入——算上化肥农药等成本,怕是要赔钱。
于是怨声载道,以前只能在田间地头发牢骚,现在农民也开始在网上发声。大体是说,农民又苦又累,粮价又低,难以为继。我在快手上看到一段视频,里面两句话让我印象深刻:领导们快开开会,粮价往上涨一涨。
领导们确实开会了,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
…适度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粮改饲试点面积扩大到1000万亩以上。鼓励多渠道消化玉米库存。
也就是说,玉米种多了当然不值钱,要么深加工,要么改种别的——政府虽然可以调控,最终却拧不过市场的大腿。大家当然知道不能靠别人,过完年,又都回城里打工了。
我想说的不是玉米,而是这背后的一个道理:决定价格的,是价值,是供需,不是成本。如果永远按照成本定价,世上没有赔本的买卖,没有倒闭的公司。
日前看到一篇文章,一位科研工作者:北大本硕博,中科院工作。这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人生轨迹,但他很不满意,决定挥泪离开北京,到南京工作。
为什么?
他说,我拒绝某企业 45 万的年薪,选择了月入几千的科研岗位,为科学奉献青春;
他说,我的科研成果得到了很多国外同行的肯定,在国际会议上神采奕奕;
他说,我走下讲台,面对的是拿走我多半薪水的房东,是上不了学的孩子,是一脸嫌弃的房屋中介;
他说,我一路名校,留学背景,却无力给孩子好的教育——一年 6 万 的私立学校上不起,院里承诺的入学指标都是空谈;手拿北京户口又有何用,还不是得跟别人一起论职称,排资格?
此文一出,响应者众,大家唏嘘不已——
- 为何北京留下了我的青春,却留不下我?
- 为何科研工作者做出这么多贡献,却如此境遇?
- 他们又苦又累,工资又低,难以为继……
哎,等等,是不是听着有点耳熟?
种玉米和搞科研有很多不同,但有一点一样,他们都是一种“交易”。辛苦劳作一季,为的是种出粮食来卖钱;埋头专注科研,为的是过上更好的生活。
有交易便有价格——有些话重复多少遍都不为过:决定价格的,是价值,是供需,不是成本。种植玉米的成本和付出的辛劳没有太大变化,玉米品质也是如此——同样可以用作养殖,做出的爆米花与之前一样好吃,但供需变了,价格暴跌;培养一个科研人员花费的时间和金钱没有改变,他们为科研奉献出的青春和努力没有衰减,那为何他们得不到期望的收入和待遇,生活窘迫?
亚当斯密用一句话做出了诠释——
给我那我需要的,你就能得到这你需要的,是每一笔交易的含义。
得不到“我需要的”,要么是用来交换的东西别人不需要,要么是干脆找错了交换的对象。卖粮的农民明白:玉米价低,要么改种别的,要么只能承受这低价——不能靠政府,因为给他钱的不是农业部,不是民政局,而是粮站老板;
那位科研工作者也该明白:要么给对方创造价值,拿出他们需要的东西(效益、高影响因子的论文或其他),要么找到需要自己的人——有企业给你“ 45 万的年薪”,足以支付“一年 6 万”的学费,为什么要去研究院?在那里,你就是只值不到一万一个月。
我还不是为了献身科学么!他会辩解。那还有什么好说的,有选择必有代价,成年人应该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另外,也有不少人通过研究,通过技术获得很好的收入——科学需要献身,但也许不是你的献身。
有人说这不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研工作者做出了那么大的贡献,政府应该给政策,免除后顾之忧。说的不错,那如何衡量贡献多大?给多少?给谁不给谁?而且做出巨大贡献的可不止他们:中学老师要说“教育是百年大计”;农民要说“粮食安全是重中之重”;企业家要说我创造了税收和就业……他们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不同职业也不具可比性,怎么办?
要是有这样一种制度就好了:不论年龄性别,不论种族职业,所有人的贡献都用一个积分表示,谁的积分高谁就得优惠。
还真有:这个积分,叫做钱;这种制度,叫做价高者得。
有人说钱不是好东西,资本的逐利性践踏良知,不尊重知识,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可社会繁荣,科学进步,都离不开金钱的浇灌。
若资本没有逐利性,永动机的科研项目现在还能拿到大笔资金;如果不是为了海外殖民和贸易,哥伦布不会发现美洲,达尔文乘坐的贝格尔号军舰不会起航;亏损的公司不会破产,继续占据资源,危害经济。不会有蒸汽机,不会有流水线,没有风投,没有有限公司,没有微信,你看不到这篇文章,我们将生活在一个噩梦般的世界。
很多人说,现在的社会价值观扭曲,演员收入远超科学家!还说什么“戏子当道,英雄落泪”的屁话。我要说:最受欢迎的演艺明星创造的价值,未必就输给科学家。
一个让万千观众翘首以盼的演员,一首激励年轻人走出阴影笑对人生的歌,一种让所有人向往并为之奋斗的生活方式,真的配不上他们的收入么?他们拿到手的每一分钱,都是价值的铁证。相形之下,某些科研人员,把他们发表的论文全部删除,这世界不会有任何变化,他们才该好好反思。
市场永不犯错,如果我觉得市场错了,一定是我想错了。1720年的南海泡沫,牛顿赔掉两万英镑(几乎全部身家),事后感慨:我能算准天体运行,却无法预测人类的疯狂。你说你对科学有贡献,比得上牛顿么?
制度当然也有不好的地方,但非你我能改变,即便是政府在这方面也不是万能的。日本上世纪七十年代严禁农产品进口,结果是经济危机;美国为了让更多穷人买得起房,让银行放宽贷款审查,结果是也经济危机。
政府能做的,只是保障你用合法手段赚钱的自由,以及用钱换取生活篇品质的自由,不论年龄性别,种族职业。我们要争取的,不是照顾,而是自由。
社会发展到今天,每一个人都有通过努力改善生活的机会,前提是我们要理解和遵守规则,知道该怎么用手里的东西去换,还要扔掉那些莫名其妙的怨念——毕竟,这世界并不欠你什么。
题图摄影: Roderico Y. Díaz
授权基于: CC0协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