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顾青收到在外读书的儿子发的一条信息,说他要参加校外的职业培训。
她感到莫名其妙是,为何才大一新生的儿子突然有如此上进心,这点让她深感意外。
顾青很清楚,儿子读高中时对学习并不是很上心,常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考了一所三流大学。顾青始终觉得,儿子但凡努力一点,凭儿子能力是不止考那样的学校。
她不知儿子要参加哪方面的培训,而儿子只认为可以提高专业水平,恰好也感兴趣,仅此而已,其它一概不知。
本来顾青也不在意,觉得孩子想多学点是好事。可是当儿子说一次需要几万的培训费时,她倒吸了一口冷气。
儿子读的是民办大学,每年就要几万块钱的学费,现在又要几万的培训费,对于靠微薄工资收入的顾青来说,这是很大的负担。
本来她想儿子如果真的喜欢,咬咬牙,让他去提高提高也不错,总比天天躺平好。
可一方面她怕儿子被骗,毕竟培训方也只是口头承诺,并没看到什么实质的书面材料;另一方面也怕儿子不能坚持持续学习。不管哪种情况,都需要慎重考虑,毕竟几万块不是小数目。
顾青跟将顾虑跟儿子沟通,儿子思维已经在培训点上,所以觉得什么都不在话下,甚至说学业是小菜一碟,没有任何压力。
顾青要儿子汇报一下期末成绩。儿子报了三科成绩,只有一科优秀,他还觉得很不错。顾青意识到儿子对自己有点高估了,甚至有点本末倒置的意思。
又想到只是一味跟他说,肯定听不进去。于是就打电话跟培训老师沟通,具体的培训情况。
培训老师说是专业提升,方便毕业后找工作,其它的则含糊其辞。
顾青看了他们的合同,不看则已,一看大吃一惊。合同内容基本是对甲方的要求和限制,而乙方对甲方的服务竟然交代不清。简直是一份霸王条款嘛。
顾青将合同发给儿子,指出问题,并希望儿子慎重,并告诉儿子如果真想提升能力,就去找一家信得过的培训机构。
儿子权衡后,表示同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