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杂文小品简友广场历史有意思
资治通鉴|战国秦汉【14】以孔伋之眼,看卫国的政治生态环境

资治通鉴|战国秦汉【14】以孔伋之眼,看卫国的政治生态环境

作者: KTBreal | 来源:发表于2020-11-30 06:12 被阅读0次
网图侵删

导读

卫国,作为一个老牌诸侯国。在春秋末期,国力已经衰退,成为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诸侯国。那么这个诸侯国在这个战乱时期的政治生态圈到底如何?本文以孔伋的三段对话,侧面反应了卫国当时的情况。

自译部分

子思同卫侯探讨苟变的才华:“这是个人才,可以统帅五百乘。”卫侯对苟变颇有微词,说:“我知道他可以为将。但是他之前做公务员,向人民收税时曾吃过老百姓的两个鸡蛋,品行不太端正,所以我不用他。”子思说:“圣人选人做官,就像匠人选择木材,取其长处,弃之短处。所以巨木高耸云际,几个人都合抱不住,虽有几尺朽烂,优秀的匠工不会放弃。现在您处于战国乱世,正是需要人才时,却区区以两个鸡蛋的原因,无视一员大将。这样的说辞,可别让邻国听到。”卫侯再三拜谢:“我愿听从您的指教。”

卫侯下达了一项错误的政令,但是群臣却一致附和,没有反对意见。子思听到后便说:“我看卫国,真是君不君、臣不臣啊。”公丘懿子说:“为什么这么说?”子思说:“君上如果自以为是,下面就不会提出别的意见、见解。做对了自以为是,不听别人意见还好。那如果做错了呢?自己做错了,还非要下面称赞自己,这不是助长恶之风吗?不去探察正确与否,非要沉迷于赞扬声中,真是糊涂透顶。不理会事物本质而去努力阿谀奉承,真是马屁绝响。君上糊涂,下面也跟着阿谀奉承,没有不同的声音。以此行去管理人民,人民绝对不会认同。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国家肯定灭亡!”

于是子思觐见卫侯:“您国家可能挺不了多久了!”卫侯很惊讶,便问为什么。子思说:“肯定是由原因的。您自以为是的胡乱讲话,下面一个反对意见都没有。大夫也自以为是的胡乱讲话,下面也一个反对意见都没有。您自认为贤明,下面齐声赞扬您贤明。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阿谀奉承之人就有福,有担当敢直言的人就惹祸,如此这样,从上到下,怎能做出有益于国家的事情?《诗经》中写道:都说自己贤明,怎么能判断出乌鸦的雌雄(辨别忠奸)?听起来好像就是在说你们”。

读书笔记

1、子思是当时的名流,及其重要的儒学思想家。孔伋,字子思,鲁国人,孔子的嫡孙、孔子之子孔鲤的儿子,受教于孔子的高足曾参,子思上承曾参,下启孟子,在孔孟“道统”的传承中有重要地位。

2、卫国是姬姓,周武王弟康叔后裔。属于周室王朝正统封国。西周时,实力很强大,是屏蕃周朝的重要支柱。东周之后,曾经历几度迁徙,春秋晚期,国力进一步下滑。

3、本文有孔伋的三段对话,其实反应了两个问题。第一,卫侯选拔人才的态度。第二,卫国上下的官场环境。

4、第一,卫侯选拔人才的态度。(1)很奇怪,司马光开篇写明了自己的观点,即选拔人才主要看待德行,德行不好,有才也完蛋。而孔伋,作为儒家的宗师级别人物,对卫侯却说选拔人才要取之所长弃之所短。司马光编辑时糊涂了?(2)卫侯的对人才选择问题。卫侯没有足够判断自己国家的形势,或如下文所说自以为是,感觉良好,因为人才的区区小缺点而弃用。如前文所说的吴起,后面出场的商鞅,均是在卫国得不到重用,而远走他国。

5、第二,卫国的政治环境。孔伋对公丘懿子及卫侯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卫国有着相当“宽松”的官场环境,就是上下一团和气。以孔伋的痛心疾首来说,是卫国充斥着阿谀奉承之人,不日将受灭国之灾。 这也是我们应当对自己警醒的一点。我们掌握一些权力后,或管理一些人员时,因为自己的眼界和接触的信息比下面多一些,往往会有自己带领别人走路的错觉,觉得自己的决定都是对的,不听取别人意见。做人还是要虚心一些,善于接受别人正确的建议。正如《原则》一书中雷·达里奥所说:“我知道我可能错的离谱,又好奇为什么其他人对事情的认识与我不同,这促使我既从自己的视角看问题,也努力从别人的视角看问题。”

6、卫国作为一个小国,春秋末期这么腐朽的统治,却存活到了最后,我们后世不断追问,这便是历史有意思的地方。有人说是卫国过于渺小,也有人说卫侯降低姿态抱大腿,还有人说是运气使然,当然,也有卫国给别国输出大量人才的因素,在各家所说皆有理的情况下,我觉得卫国作为一个小国,现在探寻他存活时间最久的原因确实很难。但是我们要明白卫国最突出的优点,它确实有着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智慧和手段。

相关文章

  • 资治通鉴|战国秦汉【14】以孔伋之眼,看卫国的政治生态环境

    导读 卫国,作为一个老牌诸侯国。在春秋末期,国力已经衰退,成为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诸侯国。那么这个诸侯国在这个战乱时...

  • 如此这般,你的公司恐怕将要没落了

    孔伋 孔伋(前483年-前402年),字子思,战国初期鲁国人,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有“述圣”之称,为孔子的孙子,孔...

  • 多吃两鸡蛋,差点错失良将

    周安王二十五年(公元前377年),子思游历到卫国。子思名孔伋,是孔子的嫡孙,父亲是孔鲤,因为父亲早逝,所以他小时候...

  • 走进春秋战国(十三)

    战国将领之吴起 吴起,(前440-前381)战国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吴起出生在卫国富有家庭,很是贪权,当然也可...

  • 孔子是一位教人家

    肖爱书写语:"孔圣人"三千弟子,哪有弟子"孔圣人"?(孔子大传于曾子著《大学》,曾子大传于孔伋著《中庸》,孔伋大传...

  • 这首歌含41个“半”字,写尽“中庸之道”

    《中庸》是中国儒家经典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孔伋(子思)所作。与《大学》《论语》《孟子》合为...

  • 杀妻求将的他一生从无败绩

    吴起者,战国时期卫国人也(前440年-前381年),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卫国左氏(一...

  • 读史纪要

    一 以中国社会政治之早熟,进入秦汉以来,却以极慢的速度在发展,甚至停止,使一种政治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而社会政治发...

  • 资治通鉴|战国秦汉【115】奇货可居

    秦昭襄王一生上怼天下怼地,宫廷政变,兵出东方,打压诸侯,巩固少数民族,可以说秦国在其执掌期间,布武天下,天下亦评价...

  • 新台

    《新台》是责骂卫宣公的诗,此公在河边筑高台,以迎娶儿子(伋)新娘为名,把新娘占为己有。卫国人谈及此事,都耻恶宣公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资治通鉴|战国秦汉【14】以孔伋之眼,看卫国的政治生态环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zwx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