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小区房子要成为学区房,真有那么高兴?

小区房子要成为学区房,真有那么高兴?

作者: 方向去去就来 | 来源:发表于2018-09-04 15:57 被阅读0次

    这两天,是全国上下的中小学生开学的日子,不可谓是规模空前,至少牵动了万千家长的心。特别是刚上小学的和刚上初中的孩子们,对于能上什么样的学校就能获得相应的教育水准,就算平时叫嚣着素质教育快乐童年的家长们,此时也是转头换面、埋头做足功课,想尽办法削尖脑袋往名校里挤,谁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看起来就已经比同龄孩子“差一截”。

    好学校资源有限,办公室有一同事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上本地一所有名气的小学,将孩子的户口转到单位的集体户口下,因为他住的小区不属于这所学校的学区。

    什么时候,学区房成了众人口中追捧仰慕、神话的代名词,网络上漫天发布的都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前有赵薇斥资1.2亿在香港为女儿买天价学区房,后有张杰谢娜在上海为双胞胎女儿也是豪掷巨资购买学区房,普通人虽赶不上明星的豪气,但中国的父母想为孩子往上铺路的心思大抵都一样。

    谁不想跨越自身所处的阶层,跳出自身的认知局限成为人中龙凤?为此,学区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迈进名校拥有优质教育资源敲开未来大门的金钥匙,这已经似乎成了金科玉律,既定真理了。

    犹记得2011年伊朗的一部电影《一次别离》,虽然故事讲述的是一对准备离婚的夫妻纳德和西敏,面对老年痴呆的父亲、女钟点工的善良与欺骗各类事件中矛盾渐次升级,影片中人物各自在道德与利益、信仰与矛盾挣扎的伦理故事,但所有事件的起因都源自于片头男女主人公对女儿出国移民的意见不和导致的。西敏想珍惜这一次机会出国,好给女儿更好的教育,而纳德顾及的是他还有个需要时时刻刻照顾的老父亲,觉得西敏的提议无法接受,两人争执不下,尽管最后法官的那句陈述式提问似乎在劝告西敏:“难道这个国家的其他孩子,都没有前途了么”这样一个没有结果式的答案,我们在喟叹女主的长远眼光和坚决的态度,却也唏嘘在那种大环境下女性力量发声的微小和无奈。

    小区房子要成为学区房,真有那么高兴?

    对于孩子的教育的方式,永远是一个家庭讨论的恒命题,它关乎个体改变命运的期望、关乎家庭突破阶层的瓶颈、乃至几代人关乎家族发展的趋势。

    一个教育理念的不同,衍生出各类复杂纠葛的社会性问题,《一次别离》的结尾情节似乎也在告诉我们,选择的天平稍微偏向哪一边,就会得到两种不同的人生境况,但无论哪一种,都要以失去另一方为代价。

    这样的代价,是否值得?

    而在今年4月份上映的一部印度电影《起跑线》,更是将这股为了上名校的风潮推上了风口浪尖。只为一个名校资格,以便将来能够跨进上流阶层,不惜全家角色扮演穷人挤进贫民窟,虽然拉吉的女儿最后总算顺利通过,但他好朋友希亚姆的儿子却为此失去了这一宝贵的名额,优质资源本来对下层阶级的人开放的渠道少之又少,而在现实情况中,这个渠道往往也被挤占或者彻底地关闭。

    小区房子要成为学区房,真有那么高兴?

    看似这一个荒诞而又啼笑皆非的故事背后,残忍地剖开了中产阶级对教育深深的焦虑,想突破自身层次的桎梏,不惜一切方法和手段跻身上层来抵抗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家长的一厢情愿。《一次别离》中纳德和西敏在开始的时候有问过女儿特梅关于的想法?《起跑线》里拉吉和米塔似乎也并没有考虑女儿的感受,名校里的竞争和上进,普通公立学校的善良和真诚,如何取舍,孰对孰错?

    什么时候,孩子成了家庭命运翻牌的工具,又或者,是谁在制造了这场中间阶层人的恐慌?

    但似乎,这已经成为一场不可逆的艰苦跋涉。

    如同,《一次别离》结尾处女儿特梅的选择,她坚定的语气消失在门外的空旷的走廊里,被沉默覆盖、被压抑覆盖、被纠结覆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区房子要成为学区房,真有那么高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aag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