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分享|一套情绪管理的绘本和一个情绪失控的故事

分享|一套情绪管理的绘本和一个情绪失控的故事

作者: Jacaranda2016 | 来源:发表于2019-02-17 07:19 被阅读4次

昨天在书店,尼克老师发现了一本非常不错的绘本,一套关于情绪的绘本,包括什么是快乐、什么是爱、什么是悲伤、什么是生气、什么是孤独、什么是恐惧、什么是嫉妒、什么是友善,以及当你觉察到自己出现了这些方面的情绪的时候,应该如何疏导。对,就是下面这套,作者是Trace Moroney。 其实从小在中国长大和接受教育的我们,并没有上过什么关于情绪认知的课程,而我们被周围人教导的对待情绪的方式应该是“压抑”。首先,我们的情绪会无视;其次呢,我们会被告知我们出现这样的感受是不对的,是错误的,甚至是罪恶的;第三步,则是教我们学会宽容和原谅,并且为自己的情绪道歉。 所以我们中的很多人内心都是扭曲的,因为不断地有人告诉我们说你个人的感受是错误的、不可信的、必须杜绝的。而这套绘本不同的是,它教人要觉察到自己情绪、接受自己的情绪(因为它很正常,每个人都会有,你有这种feeling也是非常正常的),当自己被接受和认可了以后,才会感觉到安全,才会去采用一种比较恰当的方式去疏导自己的情绪。这本绘本还告诉我们,当你有负面情绪的时候,不要blame yourself, 尊重你自己的感受,你需要的就是找一个真正关心你的人去聊一聊,抑或是一位友善的人来给你一个温暖的拥抱,跟你说“everything is going to be okay.”

比如这本, 当我感到悲伤的时候,它首先跟你说当你觉得悲伤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失去了颜色,这个时候呢,你如果跟人聊聊你的感受,或许会有帮助,但没有人强迫你去跟别人交流。最有帮助的是,这个时候呢,有个好心人来过抱抱你,然后跟你说“everything is going to be okay.”

比如这本《当我感到孤独的时候》,它首先也是说孤独是一种很正常的感觉,全世界的人都会有孤独的时候,不要责怪自己孤僻、不合群或者是个异类,很多人一起玩你融不进去也是很正常的,每个人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你不用强迫自己跟每个人都成为朋友。我身上那些被视为“异类”的点,有时候正是我的家人和朋友喜欢的点。亲爱的朋友,你不需要讨好每一个人:)

再说一本关于积极情绪的,《当我感觉到爱的时候》,那就像是春天的鸟语花香。

还有一本是《当我感到生气的时候》,它首先告诉你的还是生气并不是罪孽,当你觉得生气的时候,应该做一些让自己觉得好一些的事情,比如深呼吸,比如找个安静的地方待一待,比如跟真正关心你的人坐下来聊一聊。疏导情绪的方式有很多种,每个人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不要去评价别人疏导情绪的方式因为你不是他。

看了短短的几页,你觉得这套绘本怎么样呢?

再分享一个朋友的故事。不知道你是否看过“因为一根黄瓜,女朋友和我分手了。” 这篇博文。这个朋友的故事,从她老公的嘴里分享出去,跟这根黄瓜导致分手的情节非常相像。

故事是这样子,朋友A是一位非常重视孩子成长和教育的妈妈,家里有4岁的小娃一枚。假期与另外一家朋友(没娃)相约一起去堪培拉玩然后再一起去悉尼看烟花。去堪培拉的路上,A跟她老公B说“这是我们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来堪培拉来,一定要深度游,免得留下遗憾。” B表示认同。

第一天逛国会大厦,这位朋友的老公和另外两个朋友就很走马观花。第二天去博物馆,B跟霜打了的茄子似的,而C、D这对朋友夫妇则直接在博物馆里面睡着了。4岁,还正是需要引导兴趣的时候。4岁的孩子,当然会觉得博物馆很无聊,因为他看不懂嘛。可成年了仍然不喜欢博物馆,那可能就是人各有志了。我的朋友A这时候感觉到有些不爽,觉得应该尊重各自的兴趣,对另外一对朋友又有些愧疚(毕竟逛博物馆不是他们的兴趣爱好),情绪有些低落。出了博物馆,三个人立马回血,兴高采烈地去买羊肉,赶回营地做烧烤。可烧烤和吃东西并不是A对于旅行的追求,她认为带孩子露营,并不只是让孩子换个地方睡觉或者吃饭,是让他有更丰富的体验。

于是A肚子带孩子去河边挖鹅卵石,丢石子,淌河水,看着别人在河水里面嬉闹,玩的很开心。A发现河边很凉快,问跑回去问营地里热得满头大汗的三个人要不要来河边烧烤,对方很不屑,认为A没事找事。A只好悻悻地带娃离开,重新回到河边玩水。这时A心里已然不悦了,还是忍着没说什么,陪大家吃了几个羊肉串,索然无味,就早早地陪娃睡觉去了。

这个过程中,没有对A说一句关心的话,包括她老公。想了一夜,觉得既然志趣不同,应该彼此尊重吧。第二天早上,A平静地跟大家说“我想直接回墨尔本了”。三个人开始炸毛,轮番地询问A“为什么想要回墨尔本,他们做错什么了吗。c、d两位朋友“无辜”地说他们昨天晚上想了一个晚上也没想好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可你怎么突然对我们这样了呢?A说”跟你们没有关系,你们不要多想,我就是想要回墨尔本了。“他们不让,非得让A讲出个一二三的道理来。这时候,A的老公说“你这样做就是毁了三个人的假期,这两个朋友以后再也不会跟我们出去玩了,你怎么每次都这样?!”

A还是平静地说“没关系,你们三个继续往北吧,只要把我和孩子送到机场就可以了,我们自己先回墨尔本。” A的老公说“你要是带孩子回墨尔本,我们就离婚。”  

然后这个事情就开始变得有趣了。朋友C(女)开始过来拉着A的儿子说“xx,你要不要去悉尼看烟花啊?悉尼的烟花很好看啊。” 孩子有点犹豫,但还是说“我要跟妈妈回墨尔本。” 朋友C接着说“这孩子怎么就倒戈了呢?” 。(任何一个做妈妈的人,遇到这样一段,肯定都会疯。西方倡导的价值是必须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母亲。这样的事情在外国其实很少发生,一般带孩子去朋友家做客,哪怕孩子只是想拿一块糖吃,主人也会告诉孩子——请问问你妈妈允许你吃吗?每一个家庭有每一个家庭的价值体系和规则,作为一个朋友,你可以不认可,但是你必须尊重。)

继续僵持着,情绪也愈演愈烈。最后还是踏上了回墨尔本的路上。一路上,他们三个私下用微信交流,互相关心。这期间,没有一个人跟A说过一句话,发过一条微信。8个小时候,顺利到家了,因为对朋友还心有愧疚,A就在四个人的小群里发了一条消息说:不好意思啊,我们到家了,你们不用担心了。发现我把你的镜头盖带回来了,我用post寄给你好吗?

当天,没有人回她。

第二天,没有人回她。

第三天,没有人回她。

后来发现他们几个在网上约着玩吃鸡游戏,很开心。微信交流也无障碍。但是没有人提及A怎么样了。

再到后来,A的老公提出说要离婚。

接下来的时间,他们该吃鸡的吃鸡,该交流的交流,没有人理A。

此处省略一地鸡毛的10000字。

最后,事件演变成A的老公跟任何一个他亲近的、愿意相信他的朋友说他老婆脾气不好,性格有缺陷,三观比较low, 必须得离,而且他一定要争到抚养权。

。。。。。。

很感谢这位朋友愿意分享出这个故事,并不是为了吐槽或者踩低别人抬高自己。而尽量客观地分享出这个故事,是为了告诉我们大人也应该互相尊重彼此的感受。情绪是社交互动的产物,情绪或妥善疏导或愈演愈烈绝对不是一个人的问题,就像是在这个故事当中,任何一个时间节点,如果有一个人能够从朋友A的角度出发,能够真正地关心她的感受的话,而不是一味地强调她有错有错必须改的话,故事都不至于演变至此。只有当一个人的感受持续被忽略的时候,才会表现出防御性,这种防御性可能是反弹伤人,也可能是心灰意冷。就像是这套绘本中强调的,不管是快乐、悲伤、生气、失望,你所有的情绪都很正常,尊重你自己的感受,不要怀疑,这是情绪认知的一部分。正确了认知和接受了自己的情绪,才有可能被恰当的疏导。

最后,生命有限,多分一些时间给那些真正关心和爱你的人,远离那些言行不一逢场作戏的人精,这样你会因被温柔地对待而愈加的柔软,而不会在扭曲中变得僵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分享|一套情绪管理的绘本和一个情绪失控的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abw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