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
我们该如何把我们走过的弯路,做过的不可思议的错事,过成有效的人生?
我们或许损失了大把精力和时间,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生活更加高效的运转,甚至,还可能跑的比别人更快。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错误吧,
那些我过去犯的错,哎,终于教会我了这些道理...
// 02 //
直面你的错误,不要欺骗自己
学生时代,我们都有数不尽的做错题的经历,有些题或许是我们真的不会,而有些题,我们常常把它们称之为——“我本来可以做对的”。
“这些公式我都知道。”
“这个思路我当时都想到了。”
“我本来可以考到更高的分,排到第***名的。”
可事实就是,你确实错了这道题,确实没有考到更高的分。
再给你一次机会,你就一定能做好它吗?
时间再倒流回那个时候,你又是否一定清楚地知道,这个公式到底该不该用,这个思路到底能不能写,你到底能不能多考那三十分?
答案不是肯定的,但至少很大程度上,你依然不能。
其实很多事情,根本没有“本来”的。
“本来”两个字,是对错误的一种敷衍逃避,是对自我能力认识的缺失,当然,这还有一点要面子的成分。
我们用“本来”在别人面前挣回一些面子,也用“本来”欺骗和麻痹对自己的认知。
“本来”中的我们总是很厉害,但现实中的我们并非如此,当错误出现的时候,就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所以,先少说一点“本来”吧,我们最好承认,自己还没有想象中那么优秀。
只有这样,你才能直面并接受你的错误;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给自己一个改变的机会。
// 03 //
错误的原因,其实不在错误本身
当我们在生活中因为做错某道题,说错某句话的时候,常常会把错误归咎于错误本身。
但事实是,我们之所以会犯错,其实是因为那个错误,处在我们的意识盲区。
也就是当你面临这个错误的时候,你根本意识不到这样做是有问题的。
这也正证明了我们上一节说的那个观点,有些事就算给你再来一次,也不一定就能做好。
那为什么会处在意识盲区呢?
很简单,这与我们的成长和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
什么样的环境,决定了我们一部分什么样的性格,和我们的处事方式。所以当你犯错的时候,也可能意味着你缺少某种必要的品质。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很奇怪但又很普遍的现象。
一件许多人都认为理所当然不正确的事情,你却不知道这样做是错的,而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居然并没有人告诉过你。直到和别人闹出矛盾了,你才恍然大悟的一个劲的道歉。
我就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例子。
当时我要向老师上交一份文件,需要相关班委的签字才能上交。因为当时时间很赶来不及找班委,我就直接帮她代签了上去,也没有先跟对方说一声。结果事后对方主动找我说了这件事,我才发现这样做其实是有问题的,是很不尊重人的一个表现。
但在这之前,这件事一直处在我的意识盲区,从小到大并没有人告诉过我这个道理,我也恰巧没有在其他地方懂得。
虽然错误的结果很难堪,但最终对于我的成长,倒算是件好事。
我知道我不是有意犯那个错误,我只是撞进了自己的意识盲区。
撞进盲区让我联想到小的时候因为几次考得不好就偷偷把家长签名在卷子上写了上去,或许爸妈从来没发现这件事,我也因此少了点醒的人。
但这些都没有关系,因为我已经知道了根本原因在哪里,也知道了该如何做得更好。
每一次发现错误的过程,都是你拓宽自己意识盲区的过程,知道自己的认知范围是受成长和生活环境影响的,你就能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找到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影响了你?又是什么造就了现在的你?
当我们发现性格里的根本原因的时候,彻底纠正某个头疼的错误,也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了。
// 04 //
不归咎自己,及时对症下药
既然在此之前你根本不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很大程度上就不会思考如何去规避这个错误。
也就是说,你犯错,或许是从一开始就安排好的。
正所谓“不知者无罪”,所以就不必太归咎当时的自己。
本来不知道的事,现在知道了,也挺好的。
我们剩下要做的,就是好好思考怎么去改正错误,及时的释怀会让你更了解自己,也会让你更快打起精神来。
你可能以为之前犯下的错已经让你落后了别人一大截,但你忘记了你的背后有着比别人更大的推动力。
那些错误或许让你遗憾和懊悔,但也正是这些遗憾和懊悔,会变成你发愤图强的决心,会让你更迫切的去得到你想要得到的东西。
这也正,给了你弯道超车的可能。
那些你羡慕的平稳的日子,谁能再猛推它们一把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