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吃过一次味道很赞的鸡煲,很长时间过去了,还想着那个味道。
换了个城市生活,试过很多地方,找不到那个味道了,再到深圳的时间也不多,即使去了,也不好为了吃个菜专门跑很远去,再说,还真不记得那个饭馆在什么地方了,只记得是个排档,天下美食,一分在乡土,一分在回味,一分在排档。
不如自己试试。
说干就干。
从基本技能来说,还是有一些积累的,平时也常炒两个菜,具备一定的基本功,但是,按我老婆的说法,鸡煲这种叫大菜,大菜不像小炒,工艺复杂配料齐全,技术难度较高,而且成本大,练手还是很浪费的。
想吃就得尝试。
先想办法买个煲。
煲得敞口的,一大早就去了农贸市场,遍寻不得,路上骄阳似火,在一个拥堵路口把个车胎扎破了。
一顿操作猛如虎,自己把备胎换上去了,挥汗如雨,气喘如牛。
跑了三个小时五六个地方,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煲。
再折回来买材料,洋葱、大蒜、老姜、大葱、红椒、青椒、干椒、香菜、香菇、土豆、八角、桂皮、花椒,一只鸡。
进入实操。
没弄过,百度找教程,其实百度上面教程无数,能弄出来一个好味道的也基本没几个,都按着教程来,出不了好作品。
中国烹饪原理是相通的,色香味,怎么能弄出来这几个标准就怎么弄。
靠悟。
于是,网上看了七八个教程,了解大致步骤,几个要点,就开干,中间不再翻书了,凭记忆一气呵成,干成啥样就啥样了。
洗菜。主菜剁好,配菜洗好,佐料备好,案台上一堆碗,放着各式材料。
切洋葱的时候,切太磨叽,洋葱挥发了,搞得眼睛很不舒服,炒洋葱是一道很重要的工序,点火热煲之后,倒半碗油进去,就把洋葱炒炒打底。洋葱在下面,不容易烧糊了。
鸡得备好先腌渍十分钟。
干椒蒜头大葱和洋葱一起炒炒,八角桂皮花椒上。
说时快,那时慢,连买带做几小时,看个文章一分钟。
鸡倒进去,小小火焖三四十分钟,火给大了糊,火给小了容易灭。中间不要轻易揭盖子。
鸡焖二十分钟,倒土豆香菇进去,煲十分钟,倒红椒青椒豆芽进去焖五分钟,端起前抓一把香菜扔进去。
桌上垫个竹底,一个煲就可以上桌了。
揭开,搅和搅和,让土豆的淀粉和香菇鸡肉及佐料的各种味道充分融入。
红白青绿黄酱紫,颜色是不错的。一股热气蒸腾,大料的香佐料的香都能闻的到。
夹一筷子,呼哧呼哧,有点烫。
味道……还不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