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每个文学爱好者的平台,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写出一篇篇创意稿件,问题是“创意”从何而来?
我认为这离不开平日对素材的积累,即多看。看的多了自然视野就开阔了,通过借鉴学习,分析问题的角度也会有所不同。有人会问该看什么呢?其实最便捷的方法就是看平台大咖的稿件,可以学习作者的文笔构思,也可以是宣传报道的某个角度,向身边人学习是我们进步最快的方法。二多思。古人“学而不思者罔”的经验教训是有道理的。我们如果仅仅将阅读一本书当做一项看完即看懂的形式的话,再多的大量阅读又有何意?思考是一个“等米下锅”的被动状态转变为“看米下锅”的主动过程,只要我们多想一下,也许僵硬冰冷的文字就会生动起来。三多践。实践对于写作的重要性,我也是在近期有了更深的体会。前期到原料车间配料站给一名员工拍岗位照时,现场环境出乎我的意料,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带防尘口罩,走一圈下来,恐怕嘴里面吃的都是土。也是那次的亲身体验让我对基层一线有了新的认识。
记得白岩松曾在一次演讲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大概意思是“我们每读一本书时,不应该将作者笔下所写,单纯的理解为笔者的经历,应该看到我们自己的影子。”是的,我们读过的任何一本书,不仅仅看到的是一行行文字,而是一次次人生感悟后内化于自身的东西。宣传报道工作亦是如此。
“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努力让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把创新的工作放在基层一线”。一线职工身上,我们可以发现值得报道的方方面面。可以是工作岗位上的某个细节,一个瞬间,只要我们迅速捕捉的到,将这些素材与公司当前开展的重点工作相结合,再进一步加工整合,就不会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情况发生。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如果一段时间,发现写稿遇到了瓶颈期,请不要陷入自我编制的虚幻情景中,要坚持“脚底板下出新闻”的理念,多走,多看,让“行走”成为工作的常态,这样就会发掘有思想深度、有生活温度的一线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