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二八五)

作者: 牧童梦RGQ | 来源:发表于2022-08-21 04:36 被阅读0次

学习《伤寒论》第292条

(原文)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

试作浅析如下;

肾阳有温煦脾阳的作用。少阴病寒化证乃阳虚阴盛之疾,肾阳自顾不暇,怎还有温煦脾阳的能力呢?

脾阳得不到肾阳的温煦,使脾胃的升清降浊功能紊乱,由是上吐下泻之症生焉。

少阴阳虚为因,太阴阳亏为果,上吐下泻为表现形式。此乃由少阴而及太阴之病也。

少阴阳亏阴盛当见手足厥冷。可今见上吐下泻但手足不逆冷,反发热之象此又为何呢?岂不知四肢为诸阳之本,四肢皆禀气于胃也。正如柯韵伯所言:“手足不逆冷,诸阳之本犹在;反发热,卫外之阳尚存”。

谈到这里,你说该病有没有治愈的希望呢?对此我们可以回忆一下仲景在287条中说过“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为欲解也”;在288条中说“恶寒而踡卧,手足温者,可治”。

从这可以看出本条由少阴阳虚影响太阴脾胃功能紊乱所出现的上吐下泻之疾是可以治愈的。因为后天之阳犹在,卫外之阳尚存。故仲景在本条说“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不死”即可治愈之义也。通过本条的学习,我们可以再一次看出“手足温、不逆冷”在少阴病预后中的重要意义。

仲景在本条最后说“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脉怎么就能不至了呢?这是因为吐利暴作,阳气乍虚,有人认为是脉一时性不能接续;而我认为或者是由于阳气潜伏所形成“伏脉”,给人造成一种“脉不至”的假象。

对于这种阳气潜藏所形成的“脉不至”,仲景提出“灸少阴七壮”。灸少阴是灸少阴经脉所循行的穴位,仲景未明确指出哪个具体穴位。但后世大多数医家主张灸少阴经的太溪穴,太溪穴在内踝后跟骨动脉陷中。七状指七个艾炷,应该是七个不大的艾柱而言。除灸太溪穴外,有人主张兼灸复溜、涌泉等穴,均可作为参考。

网络搜索

相关文章

  • 随笔(二八五)

    学习《伤寒论》第292条 (原文)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 试作浅析如下;...

  • 睡前夜读 | 像堵墙一样天荒地老

    收听节目请点击下方链接: 第二八五夜:像堵墙一样天荒地老

  • 2019-09-30(二八五)

    月底了 上班一个月 拿一个月工资 一切又重头开始了 月底了 做一个月业绩 拿完提成 一切又归零了 如此 循环往复 ...

  • 公元前二八五年

    秦国派蒙鹜伐齐河东,首声与天下,一举打下九座城市,他以瓜分齐地为诱饵,结盟诸国。与赵国会于中阳,与楚国会于宛城,并...

  • 《资治通鉴》:公元前284年

    公元前二八五年 秦王会楚王于宛,会赵王于中阳。 秦蒙武击齐,拔九城。这里写到秦攻击齐拔九城。下面齐却还因为灭宋而骄...

  • 点评不只是为了链接——007践行之旅(13)

    (太累了,回头更新) 周末随笔周末随笔周末随笔周末随笔周末随笔周末随笔周末随笔周末随笔周末随笔周末随笔周末随笔周末...

  • 二八五之大与小之辩

    纠结反复来袭,如挥之不去的情绪毒瘤。没有情绪便失去七情六欲,分流情绪才是整合七情六欲。 再大的事都是小,再小的事都...

  • 小鸟后遗症

    赧王中三十年(丙子,公元前二八五年) 齐湣王既灭宋而骄,乃南侵楚,西侵三晋,欲并二周,为天子。狐咺正议,斫之檀衢,...

  • 诗短评几小首(二八五篇)

    一、篇名:那些年_光阴 作者:锦绣绣 佳句摘录: 想起有心事的时候,不想说话,不想走在人群中,只是静静的听曲,静静...

  • 这是一个随笔

    这是一个随笔 这是一个随笔 这是一个随笔 这是一个随笔 这是一个随笔 这是一个随笔 这是一个随笔 这是一个随笔 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笔(二八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aop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