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高考放榜以来,家有考生的父母们,照例四下打听学校和专业信息,巴不得让孩子念一所就自己分数而言性价比最高的大学,似乎这志愿填报,将决定孩子的一生。
北京状元-腾讯视频全网搜
北京的高考状元熊轩昂说,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现在的状元都是这种家里又好又厉害的。比如自己父母是外交官,又生长在北京这种大城市,能享受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
且不评价他的看法。小小年纪,摘取状元桂冠却如此淡定而理性,有自己的想法,并敢于表达,本身已足以展示他的家庭教育和成长环境。
对少年而言,性格和习惯,观念和格局,比分数更加重要。
阶层固化仅是一个说法。关于高考生的成长环境,我想谈几点自己未必成熟的看法。
权贵和富豪在此不讨论,他们的子女小学读贵族学校,中学就直接国外了,倒也好,让出很多招生名额,不然,普通孩子考名校会更难。
权贵以下,平民大同小异,各自艰辛,工资多的房贷也多,不过是流汗与累脑,户外与室内的区别。所以,物质上没办法明确划分。
真正区分开平民家庭的,是父母自身的思想状态、世界观和教育理念。
第一类,如熊轩昂同学的外交官家庭,父母受教育程度高,自我意识已经觉醒,对国家、社会和人生看得清楚,不会按自己曾经受的那一套抹杀个体意识的教育再来耽误孩子。
所以,这种家庭的孩子通常是正常成长起来的,顺应天性,很真实自然,坦然面对人性,不会喊口号和空讲理想,对任何事不会看太重,包括成绩。
这类孩子,不管成绩怎样,情商往往很高,见多识广而理性,比较开朗和豁达,热爱生活,爱好广泛,重视自我,也就是说比较有想法有个性,又有勇气,不会循世俗而委屈自己,往往也会很快乐。
而我个人认为,培养出一个快乐而勇敢的孩子,是最成功的事。
第二类,如电视剧《虎妈猫爸》里的毕胜男(赵薇饰演)家庭。毕胜男成长在小县城,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相信天道酬勤,相信从小到大所被灌输的理想和价值观,在近二十年举国轰轰烈烈的城市化运动中,通过自己的奋斗留在了城市。他们清楚这一路的艰辛,深知竞争的激烈残酷,他们尽力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帮助孩子走好奋斗之路,希望孩子留在北上广,甚至出国留学,总要比自己飞得更远才好。
比如电视剧中,毕胜男为了让女儿能进重点小学,不惜卖掉舒服的大房子,倾全家之力换了一套小小的二十年前的学区房老房子,成功为房地产行业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也不想想这些学区政策的背后是否公平合理,政策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她经常悲壮地教育女儿:“为了你念重点小学,爸爸妈妈操了多少心,跑了多少路,放着那么好的房子不住,跑到这么旧这么小的地方来,你再不用功,对得起我们吗?”
《虎妈猫爸》剧照结果呢,他们给孩子特别大的压力,懂事的孩子会心事重重甚至很忧郁,叛逆的孩子则会更加对着干。更何况还有各种辅导班,考各种证书和等级,请家教,听说现在还有网上在线辅导,孩子们真是可怜。
将心比心,我们成年人下了班都不愿加班了,何况这些天性爱玩的孩子们?童年只有一个,成长的时光原本应该色彩斑斓。
难道小学和中学的时光,孩子的开心和舒适就不重要吗?难道以后的时光比现在要优先和珍贵吗?且不说高考结果如何,将来就业如何,高考前六七年里全家人这如临大敌,破釜沉舟的生活,压抑快乐和温情,真的值得吗?
事实上,这类父母成长于时代的枷锁里,在谎言说教下相信一些虚假的东西,缺乏自我意识,始终活在牧羊人稳操胜券的控制里,如今不仅不愿清醒,而且强迫孩子重复自己的苦难。
思想的荼毒,毁人不倦,不知还要祸害几代人。
第三类家庭,父母受教育不多,但在改革的浑水中或是打拼,或是机遇,总之是做生意小有成就,又算不上富豪。他们心底隐藏着不甘和遗憾,认为没学历没面子,一心想让孩子走考学这条成功之路,改写自己读书少的家门形象。他们舍得花钱,让孩子进最好的学校,请最好的老师补课,买各种辅导材料,用重金奖赏来刺激孩子考高分。
这类父母介于第一、二类父母之间。因为这类家长通常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在自身成长中没把那套谎言教育太放心上,观念上受到的束缚少,做人更真实更轻松些,知道人生怎么一回事,人性怎么一回事,但又不如第一类父母的知识和见识,对学历和功名盲目看重,和II类父母一样,希望孩子走“学而优则出人头地”之路。
相应地,这类家庭的孩子虽然也活在分数的枷锁里,但物质丰富,精神上父母疏于引导和关注,孩子不会有太大压力,精神比较放松,但也缺少关心和陪伴。他们会很顽皮,嘻哈,鬼马精灵路子野,面对父母的监督,往往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同时,金钱上父母的太宽松,孩子也容易染上坏习气。
我认为,富裕家庭的孩子容易学坏,并不是钱的原因,而是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引导。反过来,如果缺乏关爱和引导,就算是贫穷家庭的孩子,甚至会更容易出问题。
身为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有迷惑没关系,管得紧管得松都没关系,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给孩子足够多的关爱和陪伴,缺爱会影响孩子的性格,而性格将影响孩子一生的命运。
第四类家庭,也是人数最多的家庭,就是最艰辛的最底层的普通劳动人民家庭。父母也许是普通单位职员,三班倒的工人,种蔬菜大棚的农民,卖水果的小摊主,装修工,快递员,超市促销,清洁工人,等等等等。只因为自己太辛苦,就希望孩子不再这么苦。受限于教育程度和生活环境,他们的思想觉悟还停滞于“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状态,考大学,走出去,是他们所能想到的唯一出路。
于是,他们虽然经济紧张,却如第二类父母一样送孩子上辅导班,做习题,时不时也上演悲情教育戏码,“你看看我和你爸,天天风里来雨里去,容易吗,你补一节课就50块钱,你还不好好学,对得起我们吗?”
他们省吃俭用,过节给老师送购物卡和礼物,只想孩子能受到格外关注,却不知全班几乎都送,送了也就相当于不送。原本,老师站在讲台上,不管你送不送礼,都会一心想把孩子教好的。就像没有一个外科大夫,会因为家属没送红包,而在手术台上不尽力一样。只可惜,人人如此,世风便转了风向,原本圣洁的校园,也被这污浊的尘世弄脏了。
这类家庭的孩子,人数最多,因所处家庭环境基本类似,成绩如何,就看天分和努力了。他们物质上不宽裕,精神上似懂非懂地接受父母灌输的读书救世论,都被剥夺了太多的快乐,过早进入了实用功利的世俗中,为了分数而活着,为了父母和老师口中所描述的那个所谓的“未来”而活着,似乎今天的痛苦完全不重要,似乎今天的24小时都不如那个所谓的“未来”一分钟来得金贵。
综上所述,权贵以下的平民阶层,整个国家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挣扎在辅导班的枷锁里。这种对幼小个体生命力的压榨,是何其残忍的一件事!而父母和老师,正是此事的联合凶手。老师挣外快是小事,最可怕的是,放学后上辅导班,对孩子身体和精神所带来的摧残,将会影响这代人的精神活跃度与创新活力,是会被记入历史的畸形社会现象。
什么,都将难逃青史。真不敢想象,百年后的国人,会如何评价我们这个时代,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他们必是带着怜悯,甚至流着眼泪,深深同情今时今日这些枷锁里成长的孩子。同时,他们也必会带着嘲笑和戏谑的心态,看待我们这些懦弱而僵化的人——面对磨灭个体意识的谎言,自己信了半生,似醒非醒间,还试图让孩子继续去相信,来维持着自己所熟悉的平静与稳定。
醒来的人越来越多,可是我们人数基数太多了。希望醒来的人一起努力,加快全民觉醒的进程,不要让社会较低层次的一代甚至更多代人,再如80、90后那样,牺牲掉正常的成长,失掉很多快乐和幸福的可能。
迂腐的教育机制、盲目引进而脱离实际需求的知识架构,不是我等平民可以改变的,功利肤浅和权钱至上的世风也不是朝夕可转的。
唯一可奉劝诸位为人父母的,就是,孩子的童年只有一个,与孩子真正在一起的时光都不到二十年,不论物质如何,所有人都能给孩子的,是顺其自然成长的自由,是循本性和人性的关爱和陪伴。
如此,孩子会收获以不变应万变的财富,那就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勇敢。而一个热爱生活和勇敢面对未知的人,注定会活得丰富而快乐,淋漓尽致且生机盎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