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十里荷塘秋水长
人们普遍认为运动需要天赋,经商需要头脑。但是那些专业的运动员和选手们的成功更多的则是通过创建一个关于自我的信念体系以及持之以恒的思维训练来实现的。因此,决定一个人能否登顶成功的不是天赋,而是思维方式和自我驱动的内在成长。
斯坦·比彻姆博士是运动心理学家,他的新书《底气:可持续的内在成长》既是关于巅峰运动的书,关于运动员的成功的探秘之书,也是对于世人的一个启发:期望是可以决定你自己的个人业绩的,只要你坚持自我实现梦想的决心够大,大到足以忽略其他阻碍你成功的那些外在的因素。
01
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自我期望值对于个人成功来说非常重要
单位里有两个姑娘,同一年来的硕士研究生就业,来的时候小A姑娘毕业于985名校,具体哪所学校不说了,想说的意思是小A当年也应该是学霸一族;小D姑娘来自于普通的一本院校,是师范院校,没有小A的学校好。
两个女孩都是漂亮的颜值很高的女孩子,小A急于结婚,说她妈妈说了,女孩子岁数大了就嫁不出去了。一屋子的人听了啼笑皆非,不知道她受的教育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里。小D要考博士,趁着还没有男朋友,赶紧学习,把自己变成更满意的自己。
人生选择自然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是看个人的意愿和内心的选择罢了。反正人生只能是一条单行道,每个人都没有再次更新的资本和能力。
几年时间过去,小A是二胎宝妈,小D是德国汉堡大学博士,表面上来看两个人可以说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但是私底下,小A有点儿懊恼自己的专业落后太多,完全控制不住孩子和家庭的时间上的消耗。小D意气风发,专业上突飞猛进,已经是业内的后起之秀,大有碾压师兄师姐的态势,导师非常欣赏,也提供了很多做科研的机会和资源给她。
这本书也在说你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了你的成功与否,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好,才可能会保证自己能有让自己的行为实现理想的执行度。
运动员每天都在以要参赛的饱满状态进行训练,假如年复一年都没有机会参与竞技比赛,对于运动员来说也是极大地心理考验,一部分人会心灰意冷,反正选拔不上自己嘛;还有一部分人会时刻在准备着用自己最好的状态参赛,那你说一旦机会到来,谁会拿出更好的成绩来圆梦呢?答案不言自喻。
02
成功的人有自己的固定的思维模式,和别人不同
斯坦·比彻姆博士在书里提到自己有一段时间需要挣点外快来养家,彼时他已经是运动心理专家,最合适的当然是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所以他在外面代课。有三个学位的他在学校读书期间已经养成了自己的好的读书习惯和独立思考和评判习惯,并不太容易妥协和受人干扰。
比如有一次斯坦·比彻姆博士在带一门的时候,发现有一个学生拒绝按照自己的规定时间内上交论文,斯坦·比彻姆博士决定给他零分。然后系主任在参考了他提交上去的资料和这个学生的论文内容后决定给这个学生70分的成绩。这之后,斯坦·比彻姆博士拒绝再次为这个学校授课了,尽管他们开出来的薪酬还不错。对于一个连教师规定都可以修改妥协的学校,比彻姆博士认为很难教给学生什么准则和品格。
每个人在想好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总是会有自己的底线的,而这个底线在个人看来是不能被任何人改变的,否则你就很难坚持做自己。
职业高尔夫球手很难得会连续击出两个糟糕的球,而业余选手则会在击出糟糕的球后情绪受到影响,之后一败涂地。所以看完了书中的生动例子你会发现,价值观和底线都是一个人的底气。
03
如何打造可持续的内在成长
我们应该相信的一句话是:成为比拥有更重要。“光是异想天开是不行的”,我们如果想要什么,你必须要问自己怎样才能成为可以拥有这些的那个更理想的你。比如说你想要什么?
你完全可以写下来这些目标,并加以行动,没有行动力,一切等于零。
你想要什么?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现在是谁?想清楚了这些,你和梦想之间差的只是努力和行动。比彻姆博士说跑步时体能运动,竞赛是精神运动。在赛场上,你会和竞争一起前进。
有时候我们会困惑,到第一件事情有没有坚持下去的必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还是要放弃。如果你坚定地相信,这就是你要做的,那么每天进步一点点,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你需要先做必要的事情,之后是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你就会发现你在做不可能的事情。
这句话是不是很有道理呢?我们恐怕看了之后都会在心里说,哎呀这个我知道我只是没有坚持。要知道成功的会有无数种方法,而失败只有一种,那就是放弃。
(全文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