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已经介绍了《娱乐至死》的主要内容,最近,希望能将自己读这本书时的一些想法分别整理成文,与大家分享。今天,先从理解波兹曼所描述的电视媒介入手,阐述我所理解的“电视的娱乐性”。
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援引大量的数据和实例向我们证实:人类已从印刷业时代步入到娱乐业时代,电视作为一种视听媒介,向我们提供的是图像和声音,这种传播方式决定了电视不适合传播具有严密逻辑性和深邃思想的信息,电视本身的属性决定了它必须抛弃思想,来迎合人们对视觉快感的需求。问题不在于电视为我们展示娱乐性内容,而在于电视让所有内容都以娱乐的方式表现出来。为了阐明这一观点,作者在书中用了四章的篇幅,分别对新闻、宗教、政治、教育四大电视内容进行了分析。
【新闻】
电视新闻本该是严肃的,然而在这类关于“真实”的美丽帷幕背后,却浮现出娱乐粗俗而狰狞的面目。我们从电视新闻报道的“好……现在”中,只能看到零散杂乱的新闻,再残忍的谋杀、再严重的政治错误、再悲惨的事件,被紧跟在后面的广告瞬间消解了它的重要性,让人感觉这不是真实的事件。急速转换的影像世界将我们带入一个个新闻事件,甚至不给我们任何喘息的间隙。电视新闻的运作机制不允许我们休息,因为休息就意味着我们有时间思考,而电视希望我们做的就是不停地接受,不假思索地接受。因此,人们不再关心事件的前因后果,对事件也缺乏持续的热情。电视新闻切断了事件之间的联系,社会生活被处理成破碎孤立的新闻消息。思考一下,现在的微博岂不更是如此,可能上一条还是灾难新闻,下一条已经变成了冷笑话。
【宗教】
通过电视传播的宗教带有明显的现世主义倾向。以前的宗教都努力通过艺术、音乐、神像和令人敬畏的仪式来吸引人们,通过赋予事物魔力来让我们获得神性。但电视里的宗教节目通过舞台的搭建、名人的捧场、市场的推广来吸引观众,获得商业利益。神父、大主教都试图通过电视表演来取悦公众。扎根其中的娱乐性实际上让我们离神越来越远。
【政治】
政治也变成了娱乐,政治家们纷纷涌向电视,化妆术和表演技术取代了智慧成了政治才能的标志。同时,电视广告是现代政治观点表达的重要工具,它已成为政治话语最本质的象征。在政治竞选中,政治家要做的就是把自己作为娱乐素材推出,塑造一个观众期待的政治形象似乎比他想要表达的政治内容更为重要。在电视上,政治家们给观众呈现的不是他们自己的形象,而是观众想要的形象,这正是电视广告对政治话语的最大影响。如果政治真的像娱乐业,那么它的目的就不是追求一目了然、公正诚实和超越平凡,而是要做到看上去像这样。
【教育】
美国最大的教育产业在电视机前,电视获得了控制教育的权利,担负起了指导人们读什么样的书,做什么样的人的使命。建立在快速变化的电子图像上的教育似乎变得轻松而愉快。观看教育节目不需要具备其他知识、不需要有记忆,学习和运用的东西不需要阐释,任何信息、故事、观点都以最易懂的方式出现。对电视来说,教育节目最重要的是学习者的满意程度,而不是学习者的成长。
所以,我们应该明确波兹曼的观点,他没有反对电视给我们带来娱乐性的内容,他只是在警醒我们电视将本该严肃的话题娱乐化了,让观众失去了对这些严肃话题的理性思考,而沉浸在电视营造的娱乐化的语境中。当许许多多的严肃话题都披上了娱乐的外衣并且人们开始习以为常的时候,剩下的就只是昏迷的思想、蒙昧的灵魂和追求感官快乐的欲望,最终迈向悲哀的精神死亡。
电视的这种娱乐性质也给了受众一种不严肃的刻板印象,导致受众根本不相信电视内容的真实性。对于像娱乐片一样,插播音乐的新闻节目,人们观看的同时并不会把新闻内容太放在心上。比如刚刚播放的一则地震新闻,核威胁的新闻,受众还没来得及反映,已经被播音员一句“好……现在”引到了另一则可能是哪位明星的绯闻上。这好像告诉我们,没有理由为电视上的不幸哭泣。电视在评论社会严肃事件的时候显得不那么认真和庄重,削弱权威影响力。另外,前几年国内很火的百家讲坛成功地将经典通俗化了,于丹讲论语,易中天品三国,这些虽然都把难读的名著用通俗的语言传授给受众,有利于经典的普及,但这种娱乐化的途径,其实是会削弱经典的力量。
今天先到这里,下回笔者会从波兹曼所描述的30年前的世界回到现在,谈谈当前的大众媒介环境,以及由这种媒介环境下诞生的文化环境。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