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个机会可以实现你的一个愿望,你希望是什么。“下辈子我要变成一个女生,然后我们手拉手一起去上厕所。”
我一脸懵逼,然后就是肆无忌惮的嘲笑,这么富有创意且具猥琐的愿望,全世界估计也只有他能想出来。
“你说,你们女生为什么上厕所非要找个人一起呢”
“男生不也会吗”
“可就算一个人我们也会去尿啊”他一脸不服
随后他给我讲述了一大段关于女生上厕所的问题。比如:A邀B去上厕所,B拒绝,A重新邀C,若C拒接,A重新邀请D、E、F,或放弃上厕所,或在看到G、H、I相约去上厕所时,加入其中。再比如:A与B是长期尿友,A邀B前去尿尿,A说,我下节课再去,此时B也会推迟到下节课。诸如此类。
在他对女生上厕所问题困惑不已,喋喋不休的向我寻求答案时,我被他如此敏锐的观察力所惊艳,同时我断定这孩子这辈子没救了。
而这个问题在多年之后引发了我的一个思考,然后发现他也可能是个天才。
女生必须要手拉手去上厕所,这要从男女的生理和心理说起,虽说我不是很懂这方面,但基于我是这么长时间的女生身份,对女生这个群体也算是有所了解。
女人这种动物,生来就怕孤独。
小时候女生被称为妈妈的小棉袄,不是因为女生比男生多懂事,多善解人意,在那个狗屁都不懂的年纪,只有最原始的自我状态。之所以,被称为是妈妈的小棉袄,是因为女孩要比男孩喜欢待在妈妈身边,也就是,当男孩都光着屁股出去打架,游泳的时候,女孩都乖乖帮妈妈缠毛线,拔白头发,看韩剧。可以说,基因的差别,以及出生后一种传统的观念中,女孩就更需要陪伴,这也就解释了,上学时,女生为什么非要手拉手去上厕所。
当时的我,似乎还没这么特立独行,我也那群女孩中的一个,当我嘲笑别人憋着尿等到下节课一起去上厕所的时候,我也在寻找那个可以拉着手跟我去尿尿的朋友。
至于当时心理,应该是复杂的。这是一种潮流,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上厕所就应该一起。而处于这种潮流之下,你若不跟随风潮,你就是一个奇怪的人。这种扯淡的想法,在之后的生活也跟随了我一段时间。
至于最终如何炼成现在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从容不迫的一个人脱群的奇葩,我也没有好好研究过。
在我刚开始一个人行动的时候,总感觉会有人注意我,注意到我没人陪,注意到我一个人,注意到我的孤独,注意到我的不合群。其实当你作为一个旁观者,旁边的那一个人与你毫无关系,甚至根本没有察觉。
在人群中我总会尴尬的离场,然后进行一个人的旅程。最初,我会因为我的孤僻自卑。爸妈说,我是个骨子里就带有孤独基因的人。我喜欢一个人的感觉,但基于世俗的观念下,当年的我一直认为,人就应该活在阳关普照的地方,人就应该活在人群中。在人群中聚集焦点,鹤立鸡群是一种值得骄傲的行为。所以我努力做着与自己格格不入的行为,而最终都以悲剧收场。以至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我都在尝试改变原来的自己,当然这个过程是多么的痛苦。可想而知,在心底都不愿意接受的情况下,成功的几率又有多大。
不知道是哪个瞬间,或许可能是掌管人性孤独的那个天神在哪天给我拖了一个梦,说“年轻人,你是个人才呀”。这句话似曾相识,原话表达的含义要更加丰满,“你这种性格的人,不是天才就是神经病”。天神的这句话,突然点醒了我,至于后面那句,我直接忽略神经病一说,就算孤僻,自卑,但不是神经病这一点我是无比确定的。
就是似乎从某个时间段起,我开始变得不一样。我可以毫不犹豫的拒绝所有我不想参加的聚会,拒绝见关我毛事的那些人,拒绝说那些无关痛痒的寒暄。就在那一刻,我发现的生活充满了阳光,即使它并不是普照大地的那一束。
我不喜欢等人,也不喜欢被人等。这会给我无形的压力。我要的是,随走即走,随停即停。起床洗漱就能出门,累了就能在角落看书,想释放就能出去看电影shopping,想静静的时候静静就会来。这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不被观念所左右的生活。性格没有优劣,生活态度也不只是好坏之分的。
在生活中我看到太多依赖的影子,似乎一个人就没法做任何事。想吃麻辣烫的时候,却跟别人吃了面条。想看战狼,却跟别人一起看了港囧。想去逛街,却跟别人去了图书馆。任何人的步调都不可能完全一致,我们有时候需要陪伴,有时候需要妥协,但你想过吗,有时候也需要尊重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