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简友广场
那些年我在考古工地上遇到的技工师傅们(1)

那些年我在考古工地上遇到的技工师傅们(1)

作者: 晓欣同学 | 来源:发表于2019-08-24 14:57 被阅读20次

    想开始写写工地上的技工,但想来真的年长日久,不知道还能不能尽可能完整地描绘细节了。

    每个考古工地上都有几个技工顾名思义,就是怀有考古技术的工人。想来工地上的生态链应该是这样的:民工——技工——考古队员——考古领队——领导。而技工就是从民工中走出来的,因为长期跟定考古队而学会了专业技术,由此升级为技工,每天领到的工钱比我们研究生身份上工地的学生们还要多。

    说到工钱,我多吐槽两句。08年我作为本科生去考古工地的时候,是15元/天;后来升级为准研究生,也就是我上面写的咸阳工地是30元/天,那时就觉得好开心啊,翻倍了。后来才知道技工师傅们是70-90元/天不等......最高纪录貌似是在盱眙的大云山汉墓,隐约记得逼近50/天了,真是欢天喜地、喜大普奔啊。

    这个专业技术,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他们会用洛阳铲带土上来,根据土质土色判断地下有没有古人遗迹;他们也会在遇到文物、遗址开始露头的时候喊停,扔下大铁锨大铁锹,换成小手铲小刷子等进行发掘;他们会端着个数码相机找好专业的角度给文物们留下图片记录;他们会拿着卷尺、水平仪、线绳、网格纸画出各种墓葬、器物、遗址的横、纵、剖面、平面图;他们会端着面条大碗,蹲在饭厅门口,用陕西话聊着各种人情“八卦”......

    看起来真是三头六臂的全能型人才了,可是感觉他们干起来就是那么地手到擒来,一边和民工们抽着烟聊着天一边就完成了我最头疼的拍照、画图等各类工作。所以咸阳那个工地干的无比轻松开心也在于此:基础工作技工们都做完了,回去的整理研究是咸阳市博物馆们正式工的事情;感觉我这个专业出身的“正规军”倒做起了打杂的事情。给出土器物编号、记录;协助挥挥小手铲、写写探方日志、盯盯民工挖土、快下工的中午时分跑到树荫下去偷偷懒......

    悄悄地说,我在那个工地上用当时脱胎于诺基亚直板的”半智能“彩屏手机看完了全本的《三国演义》TXT,而每天中午那将近四个小时的休息时间,除了睡午觉,我还看完了日剧《白夜行》。而且我还长出一口气地发现,与我一样带了各类学术厚本书籍到工地上的师兄师姐们,除了看闲书、看剧和一起打车逛夜市,也没有看几页学术——人性都是相通的。

    说实话,我的确没有见过非陕西籍技工,虽然听说我同学在一个工地上遇到过一位河南技工。想来有足够数量的工地能够使一位只能挥舞大家伙干粗活的民工,锻炼成为使小手铲的技工,大概也只有豫陕是各文物大省中的佼佼者了。

    咸阳这个工地上就有一位卢师傅,中等身高却很瘦,眼睛格外地大。半开玩笑地说,那双眼睛配上干瘪的脸,的确有点像出土的头骨......可是我们都很尊敬他,尤其是当我们知道每天夜里都是他在工地上的窝棚里守夜以及,他的工资是90元每天的时候。

    他是我见过的第二位连数码相机和网格纸绘图都可以操作的技工师傅。这简直让我喜出望外,因为我真是个没有任何美术细胞的人,本科时候考古绘图课就只是勉强过关。在我看来,如果工地上有人替我画图,剩下的那些清理啊、记录啊、找底层看生土之类的,不会让我太头痛的。

    于是,我在咸阳工地上,一张图都没有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些年我在考古工地上遇到的技工师傅们(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bfqe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