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
①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加西亚•马尔克斯
②记忆本身就是一种创作的过程,每段记忆在被重复回忆起时,都会被微妙的改造。最安全的记忆、从未被污染过的记忆,只存在于那些患了遗忘症的病人的头脑中。
③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可能会被别人描述的记忆所说服,误把别人的记忆当成自己的记忆。如果实验条件设置正确,想要给别人一些他们从没经历过的事件的记忆会是一件相当简单的事情。在记忆的王国里,回忆的生动并不代表事情真的发生过。——查尔斯•费尼霍
④能够建立起令人信服的早期童年记忆的必要材料和信息——至少其中的一些——是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得的。当我们在一个看似合理的情境中,比如重述一段生命早期事件的时候,我们无意中就会使用这类材料和信息填充记忆缝隙,人为增补细节。而我们的大脑会把信息碎片用一种我们能理解的方式组合起来,使我们觉得这就是真实的记忆,这并不是通过回忆做出的理智选择,而是一种自然而然发生的活动,这两种过程被叫做虚构症和来源混淆。
⑤如果我们能把更多的概念和信息组合成块来进行记忆,我们的工作记忆就会越来越强大,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经历的增加,对外界理解的加深,我们会愈发善于进行“记忆群组”
@感想
首先,需要强调,今天没有完成指定的任务
但是明天会把它补上。
作者是一个犯罪心理学家,这让我想起了最喜欢的一部美剧《犯罪心理学》,如果我没有记错,其中就有这样的片段。通过语言来引导否定犯罪嫌疑人的回忆,从而使他相信某种事实。
而且从我自身来说,从小到大的一些记忆,也却是验证了作者所表达的观点,很多记忆都是融合了,从别人那听来的事实。而且在每次分享转述的时候都会进行微妙的改造,这个就会使最终的故事与最早的事实相比较有很大的出入。
在我的认知中,我的一些记忆确实是由一些零碎的资料拼凑起来的,通过自己的一些逻辑思维想象来把它们串成故事,这块真的超级认同作者的观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