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寂,恸然无声泣

作者: 白夜11 | 来源:发表于2018-11-15 14:38 被阅读1次

          今天做题看到材料是关于文明旅游的内容,不禁想起了两年前在南京中山陵的见闻,现在回想起来依然感到痛心也为国人感到悲哀。

           两年前,四月份的一天,和朋友相约前往中山陵,凭吊孙中山先生。出发前我激动异常恨不能立刻动身,原因有二。

           一来,南京是一个我非常喜爱和向往的城市,现代化的时尚感与深沉厚重的历史感毫不冲突,甚至中和了南京这个省会城市的焦虑感和紧张感。而几千年来的文化沉淀,又让这座城市愈发温和与从容,连带她的人民也都有种相似的气质。

           二来,孙中山先生是我最尊敬和认可的伟人之一。这位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帝制”,胆识和气魄,无人可比。而先生所在的那个民国时代亦是如此可爱,开始崇尚自由,开始崇尚学术,那个时代各届人才辈出,青年胸怀理想,追求真理,社会一派欣欣向荣之色,真是个美好而纯粹的年代。

           基于此,对孙中山先生更加钦佩,对那个时代也更加向往。想到即将就能亲自平掉心中的偶像,叫我怎能不激动呢?

           第二日我们一行三人前往中山陵。乘公交车到达山脚下再换乘十分古典的小火车造型的电动车前往陵园正门。未至正门,便看到人头攒动。时至中午,许多人想是刚下山,坐在门口休息。

           人群所在之处,地上间没有干净的地方,包装带、卫生纸、小孩子玩闹洒的零食……比比皆是。而休息着的人们可谓是千姿百态,有独占石椅躺着休息的有踏进草丛里拍照的,而“请勿践踏”的牌子,就在其脚边,那场景真是讽刺极了,还有旁若无人用手机外放歌曲的。看及此,便拉着朋友快走,离开这让人心烦之地。

           于是我们从正门开始了凭吊之旅,径直望去,是一条宽阔的马路,路旁树木的绿荫打碎了耀眼炙热的阳光,行至此,才得以完全睁开双眼。再往前走便是直达祭堂的石阶,步石阶而上,随着地势越来越高,身后的风景便越来越开阔,等到达祭堂也就到了陵墓的核心,即最高处。

          中山陵祭堂吸取中国传统陵墓布局的特点,采取中轴线对称的布置方式,建筑的色彩也没有采用传统帝陵的黄色琉璃瓦和红墙,而采用蓝色屋顶灰白色墙身,反映了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民主的愿望。

           祭堂的侧面有人工用栏杆隔开的通道,每隔一段距离便有“请勿喧哗”“请勿拍照”等提示标语,饶是如此,依然有许多人视而不见,依然大声喧哗,任由自己的孩子打闹或者拿着手机拍个不停。等到了祭堂内部,清冷之感扑面而来。外面刺目的阳光,似与这里没有一点关系。祭堂,就像一个安静打坐的老者,安详地陪伴着孙中山先生,也包容着这些丝毫没有规矩的人们。

           既然是来凭吊孙中山先生,当然要严肃的表达自己的心声,于是我恭敬地向孙中山先生的墓室方向鞠了三个躬,一瞬间鼻子一酸,眼泪快夺眶而出。既感怀孙中山先生的生平,又痛心与游人们的无耻行径,不禁万种思绪涌上心头,于是努力忍住了眼泪,向外走。

           出了祭堂又一下子被刺目的阳光包围,本应是让人感到快乐的阳光,此刻我却觉得是如此刺目,因为目光所及是一群扛着手机相机咔咔拍照的旅游团,有的人甚至在摆着各种开心的造型。不禁觉得愤怒而心痛,这是陵寝啊,行至此,不为凭吊,却只为留下一张“到此一游”的照片,况且到处都有提示禁止拍照。真是不知那些人心里到底怎样想的,也许在自家祖宗的墓前也是这般“放浪形骸”吧。我不理解,但更多的是愤怒。

           往山下走的路上,行至一半,我再也忍不住眼泪便如决堤般滴落,但我忍住没有出声,怕惊扰了孙老先生的酣梦。

           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两年,可每念及此,心中都非常难过。今日看了这个题目,触动了心中那根弦,心痛无以复加,以致几欲停笔,心中感念,愿有一天,中山陵可以十方寂,恸然无声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十方寂,恸然无声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bjy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