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集轶事

作者: chenum1 | 来源:发表于2017-09-24 15:49 被阅读0次

    老家镇上有个集,每逢阴历一、六,来自各处的小商贩都聚集在镇子上,卖着各色东西。这期间有几件事情印象比较深刻。

    (一)红蓝相间的布

    那时候,小镇的规模还没有现在这么大。集刚好处于小学到我家的路上,每次恰逢赶集那天,上学放学的时候,就从小贩支着的摊子下面旁边经过,可能是统一规定的,卖衣服、卖布、床品等摊子,全部都要支上红蓝相间的布,把一家家分开,红是深红,蓝是以前的老蓝布颜色,上面会耷拉下来一块,随风飘荡。从下面经过的时候,那些布在头顶上摇曳着,阳光透过来,洒下红色、蓝色的光影,小摊的后面就是大片的麦田,风吹过,刷刷刷。

    (二)钉马掌

    农村的集,卖什么的都有,农具、簸箕、筛子、小板凳、小桌子、木匠打的门、牲口交易等等,农村需要的一切,这里都可以买到,也都有人卖。对了,还有小猪娃和小羊羔,也都是赶集时候买的,小鸡仔什么的,应有尽有。

    最有趣的就熟中学外面大院子里的牲口交易市场,我家在中学住,每次逢赶集的时候,就会在那里看那些老头交易牲口、给马钉马掌。先要用一把类似凿子的东西,铛铛铛地给马修蹄子,老师傅很有准头,修完再拿个铁掌给马钉上去,有时候马也尥蹶子,老师傅就会用自己的独门绝技给马制住,小时候每每看这个,都乐此不疲。

    (三)磨石碑

    牲口市场的下面,有一排房子,像以前供销社的样子,但从我记事起,那边就不是供销社了,有一些卖东西的,还有饭店,其中最西头,跟牲口市场最近的地方,是一个刻碑的。我们那边是山区,产石头,山上有很多大青石。我不知道他的石头是不是在当地开采的,但是每每都能看到他用一个很大的东西,在那里磨石头,把石头打磨成光滑平整的样子,然后拿个小凿子叮叮当当地在上面刻字,大多是谁家里有人去世了需要立碑,就会上这里定做一个。不得不说,刻碑确实是个手艺,落笔无悔,你刻上了就不能改,每一笔都要美观、俊逸。如同现在很多人练字用的拓本,书法家先写到纸上,然后刻碑的再刻到石头上,如此能保存下来,我们如今看到的留存下来的拓本,不知应感谢书法家的技艺高超还是雕刻家的技艺高超。在我看来,雕刻家应该更厉害一点。虽是临摹,但一定也有他的创造。

    不过稍微大一点的时候,这个师傅就搬走了,以后再也没有见识过这门手艺。

    (四)站在最高处

    没上学的时候,爸妈有时候会带我赶集,那时候整个镇上除了一个供销社,别的卖东西的很少。一到赶集的时候,所有人好像都会涌过来,附近镇子的人有的也会来。熙熙攘攘的,我记得爸妈总是伸着一根手指头让我攥着,怕走丢了,但有时候他们也会停下来挑选东西或者跟熟人聊天,或者碰到亲戚了,我也会跟着亲戚家孩子玩一会儿。有一天,妈妈跟我约定,如果赶集时候找不到她和爸爸了,就去镇政府广场旁边的信用社门口的台子上站着,那个台子有一人多高,过年看戏的时候也有很多人站在那里看。

    结果,真的有一天,我跟爸妈走丢了。那时候还没有上学,并没有走熟从广场到家的那条路。我记得自己发现找不到人以后,迅速地开始往信用社门口的台子那里跑过去,一点都不敢耽搁,跑到那里,一会儿,爸妈就找过来了。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智慧的约定。

    (五)大马戏

    脑子里只有隐约的印象,在集上,有一个大铁网,有人在里面围着网骑摩托车,嗡嗡的发动机的声音,叹为观止,这算是奇闻异事吧,所以至今都能记得。

    (六)追日落

    从小学回家的路上刚好是向西行,家所在的中学的西边,刚好是一座大山,所以每天下午放学,一个固定的日程就是,追日落。看着太阳一点点落到山头,再一点点没下去,红彤彤的,老大老大的,美极了。看到太阳快落下来,心里就有急迫感,不敢在路上再耽误,一定要赶在完全落下去之前回到家。这可能也是一种仪式感。但现在回想起红彤彤的落日,依然觉得好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赶集轶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bkh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