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论主要宣讲的是前行修法。前行修法对于以后真正要修持密宗、大圆满,是必须要打牢的基础。
它不单单是大圆满的一个前行,它其实也是整个佛法修持的前行。
当然这里所讲的有些前行,主要是观待大圆满的正行而言。
这里面的很多修法,在不同的阶段都可以作为正行来修持。四种共同加行一定是我们要反复重点修持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一种正行。
出离心、皈依也是一样的。作为修行者、佛弟子来讲,内心当中如果没有对上师三宝强烈的皈依心,就没办法成为真正调化的法器。
菩提心也是一样的。菩提心虽然是五种不共内加行的一种修法,作为大乘修行人来讲,菩提心是所有修行的核心重点。如果按照显宗的修法来讲,世俗菩提心和愿菩提心是需要反复观修,佛陀在因地修行的时候,首先发了愿菩提心,之后在三个无数劫中来行持六度。六度修圆满的时候,佛陀的资粮也就圆满了;资粮圆满之后,佛陀就现证了佛果。从这个角度来讲,整个行菩提心的内容就成了所有成佛最主要的核心修法。从这个角度来讲,当然也是一种正行了。
金刚萨埵修法也是一种正行,其中有一部分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修行。积累资粮也是,在修行当中没有哪一天是不需要积资的。还有上师瑜伽也是可以单独作为正行来修持。
这里面的前行,针对无上大圆满的正行来讲它是属于前行的修法,
很多修行者一上来就开始得灌顶,之后上师交给你一个法本,然后你每天念这个仪轨,开始修本尊法。如果一上来就走得这么高的话,当然前面应该修的皈依、应该修的菩提心并没有修,而是法本拿到之后就要观这些本尊,把自己观成观世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等等,主要是以念诵心咒为主。虽然这些观修和念的咒也不是没有利益,但是如果前面的这些法在心中没有真实生起来的话,那么想要修的这些法在很快的时间得到明显的感应和成就,还是有些困难的。所以我们要正确了知前行的意思。
应该怎么理解加行的意思?加行有时指前行,有时指的是正行。以前的有些汉地大德解释为加工用行。加工用行就是指真实地去实行,行就是行持,真实去做、去行持,这叫加行。比如要想生起出离心的话,必须要在出离心的修法上面去实行,去加工用行,去精进行持,对四种厌世心——暇满难得、寿命无常、业因果、轮回痛苦必须要反复观修,这就是加行。当做完这些加行,出离心就慢慢地可以在相续当中明现出来、稳固的生起来。
菩提心也是一种加行。如果通过观修自他平等、四无量心等一系列的观修方法,我们内心当中就可以生起菩提心,这叫加行。空性慧也是这样的。如果经常按照抉择万法空性的修行方法、修行次第在座上观修,下座再辅以积累资粮,加工用行之后就可以生起菩提心。
所以加行就是实践的意思,要去做,要去行持。只不过有时加行被放在前行的引导中,有时又被放在正行当中。所以加行决定是前行吗?不确定,要看修行的阶段。比如这里讲到的四种厌世心、五种内加行等,它是作为大圆满前面的准备和基础工作,这种加行就叫前行。
还有一种加行是真正的正行,它也叫加行,比如大恩上师今年讲完的《现观庄严论》中的渐次加行、顶加行等,都叫加行,但它们又全都是正行,全都是修菩提道、发了菩提心、修空性的人在不同阶段的修法,比如资粮道的时候怎么修,加行道的时候怎么修,见道的时候都成了初地菩萨,还在修加行,即使成了二地到十地菩萨还在修加行,这时加行就是正确的修法,是一种正式的修法,这就叫加行。它的字面意思就是加工用行,引申的意义就是要实行,要去做、去行持,这叫加行。
还有从分类的角度来讲,加行有时解释为前行,有时解释为正行,看它出现在什么场合。如果出现在基础的场合,加行就称为前行;如果出现在修持空性的场合,就称之为正行。所以加行是一个总称,既可以成为前行,也可以成为正行。要了知大圆满前行的意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