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铁镰山之上,乳罗山之下的西现村,流传下来一条不成文的习俗,其它村都是过了正月十五,就算把年过完了。而西观村则不同,就是十九没过年没完。大家对闹十五元霄节放的很淡,而把闹劲都集中在十九的娘娘庙会上。尽管,过了十五,春回大地,地里的农活己经开始了!但是人们还是沉浸在年气的欢乐中,要等过了十九会的热闹再安心下地。在外打工的人们,只要过了十五,肯定也要在家里多呆上几天,到耍完了十九的热闹才会走!在近处的上班的人,只要是本社(队)组织过十九,能回家的一定参与在其中。只要是西观村的人,不论走在天南海北,心里也不时地惦念着家乡的十九古会,它已成为西观村人的一种乡愁。
![](https://img.haomeiwen.com/i8182633/12e5ee428101ee58.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8182633/5fe5ed61d311c65b.jpg)
公元2019年2月23日,农历己亥年正月十九,恰遇大19与小19相逢;公元与农历同是19,可谓古会逢双十九,吉日良时有天助。
当日,天气格外晴朗,阳光特别明媚,好像"老天爷''特意为古会恩赐安排了一个好日子。己亥年娘娘古会轮流到中西社(三队)主祭。几百年的娘娘庙会形成了一个规矩,就是一社(队)主祭,全村男女老少都积极参与。去岁添了子孙,今年就必然要谢恩还愿。
![](https://img.haomeiwen.com/i8182633/152e8a29440c3640.jpg)
古会祭拜一直是由民间一社为单位组织活动的,原来全村共有7个社,其中:南东社(五队)南西社(四队),中东社(二队),中西社(三队),北东社(一队东巷)北西社(一队西巷),老后社(六队)。即使,在过去的生产队和今天的村民小组也都是由村民自发组织。
过会的前一天,主祭方打扫庙场,张灯结彩,摆设贡品,端礼神位,敬献花馍,敲锣打鼓,贴联放炮,燃香点烛,一切布置完毕后,其它社(队)随后也先后敲锣打鼓,抬上本社的神像,花馍贡品去庙里祭拜。旧时,各社都有自己社的神庙、神像。如:西门口的财神庙,南西社西城墙下的神庙,老后社东门(原队委会里)。每社(队)敬献一对贡品花馍,由生了娃还愿的人家捏上花馍,扎衣糊袍,并给神像披彩,以示谢恩。今年中西社由韩社忠主祭还愿。
正月十九日晚凌晨开始,是香火最灵验的时候,人们讲究烧头炉香,半夜三更,不辞劳苦,争着要第一个娃。香客们也大多是婆婆为儿媳,母亲为女儿要娃。她们带上贡品,投上钱币,叩头求子。以前领回一个系有红绸子的铜钱,现在领上一个玩具布娃娃,如得贵子。天亮后,香客三三两两,你来我往,络绎不绝,十一点左右上香祭拜达到高峰,甚至主庙出现了一香难求的窘境。
![](https://img.haomeiwen.com/i8182633/77be99fb6c2b52ac.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8182633/77e97377564fd7db.jpg)
十点后,各社的锣鼓队由村里出发。过去都要在两个小十字和大十字大敲一火,大闹一阵。现在农村人少巷空,只能叹步穿行而过。到了庙前和广场就成了各社和全村锣鼓队表演的大舞台,一个社接着一个社敲,一个队轮着一个队上战,轮翻登台,大显鼓艺,炮声、鼓声、欢乐声一浪高过一浪。你看中西社的老将韩丰令,敲起锣鼓都不要命。还有老小伙子韩俊奇,脱了衣服精身子,冬天耍起了凉杆子,只要赢了台,和谁比赛都敢来!西观锣鼓在方圆几十里很有名起,韵味十足。 一般由一名鼓手,一名摇挠干(指挥)手,数名或数十名铙钹手和锣手组成。用的是牛皮做的‘‘浪膛鼓 ",锣鼓分五个乐段,五个乐段各成体系互相融汇。开场锣鼓紧凑、简短、厚重,其所谓出手不凡,先声夺人。接着以稳健的鼓乐击节之声衔接转入第二乐段。它是由一组较平实的鼓乐反复敲奏,如同娓娓听动的故事,又似推心置腹的交淡。此节可长可短,长则数十个反复,令人百听不厌,短则七八个回合,使人欲罢不能。第三乐段由变化较大,起伏较剧烈的几组乐章组成。仿佛故事中的一个个突出事件,又好比电影里的特写镜头。由稍慢鼓点击节的过渡鼓点,突然在一阵密集的鼓声中转入第四乐段。这一段,鼓声,锣声,铙钹声齐声共鸣,节奏越来越快,鼓声愈敲愈紧。此时,好像故事进入了高潮,矛盾到达了冲突的焦点,又好像一腔心思倾诉之后的大声疾呼,悲愤呼号。就在人们被狂风暴雨般的紧锣密鼓压得喘不过气的时候,锣鼓声嗄然而止。转入了最后一个乐章,第五乐段。本乐段的敲奏与第一段完全相同,首尾呼应,在紧凑、简短、厚重的鼓声中圆满结束。所以,大多数的观众都是冲着看西观村的锣鼓而来的!而且,越听越过瘾,越看越解馋,十分入迷,令人陶醉。
![](https://img.haomeiwen.com/i8182633/a2d2c06c9089600e.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8182633/830522edd4c87d92.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8182633/eed80520e9aabc42.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8182633/f8c00c66c5f9e696.jpg)
一年一度的古会,比过年还有年味,比过十五的元宵节还热闹。它把一年到头沉睡闲置的锣鼓又重新敲起来,为沉闷几乎空巷、空巢的农村点燃了一丝希望;使多年不见的熟人、老亲戚、老同学、老乡党、老伙计都巧遇在庙前、广场、台下。寥寥数语,情深意切,真是难舍难分。也成了一些老人了解外部的一个新世界。
一些在外的西观人,人思故乡,心想古会,只能在微信公众平台留下他的思乡之情;在家的亲人通过拍相片,发录相,制抖音用现代传媒的手法,把盛况传向远方,分享给亲人。古会已经成为西观人割舍不断,永远忘不掉的乡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