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诠释】

作者: 兴时态_198812 | 来源:发表于2018-07-09 21:09 被阅读142次

【教育的诠释】

【教育的诠释】

一切教育都可以归结为自我教育。学历和课堂知识均是暂时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却是一笔终身财富。经验证明,一个人最终是否成才,往往不取决于学历的长短和课堂知识的多少,而取决于是否善于自我教育。

一个人的天赋素质是原初的、基本的东西,后天的环境和教育都是以之为基础发生作用的。对于一个天赋素质好的人来说,即使环境和教育是贫乏的,他仍能自己去寻找适合于他的养料,从而结出丰硕的果实。

在任何一种教育体制下,都存在着学生资质差异的问题。合理的教育体制应该向不同资质的学生都提供相对应的机会。所谓“天才教育”的结果多半不是把一个普通资质的人培养成了天才,而是把他扭曲成了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畸形儿。

教育不可能制造天才,却可能扼杀天才。因此,天才对教育唯一可说的话是第欧根尼的那句名言:“不要挡住我的阳光。”天赋平常的人能否成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处的具体教育环境,学校能够培养出也能够毁灭掉一个中等之才。天才却是不受某个具体教育环境限制的,因为他本质上是自己培育自己。当然,天才也可能被扼杀,但扼杀他的只能是时代或大的社会环境。

人生问题和教育问题是相通的,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人生中最值得追求的东西,也就是教育上最应该让学生得到的东西。

人生的价值,可用两个词来代表,一是幸福,二是优秀。优秀,就是人之为人的精神禀赋发育良好,成为人性意义上的真正的人。幸福,最重要的成分也是精神上的享受,因而是以优秀为前提的。由此可见,二者皆取决于人性的健康生长和全面发展,而教育的使命即在于此。

教育即生长,教育的本义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灌输进一个容器。

依据于此,智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美育是要培育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

如果说教育即生长,那么,教育的使命就应该是为生长提供最好的环境。什么是最好的环境?第一是自由时间,第二是好的老师。依我之见,可以没有好老师,不可没有自由时间。说到底,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都是自学。

人生的各个阶段皆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价值,没有一个阶段仅仅是另一个阶段的准备。尤其儿童期,原是身心生长最重要的阶段,也应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教育所能成就的最大功德是给孩子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以此为他们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把你在课堂上和书本上学到的知识都忘记了,你还剩下什么?——这个问题是对智力素质的一个检验。把你在社会上得到的地位、权力、财产、名声都拿走了,你还剩下什么?——这个问题是对心灵素质的一个检验。

教育的真谛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育智力活动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些智力上的素质显然是不可像知识那样传授的,培育的惟一途径是受具有这样素质的人——不妨笼统地称之为大师——的熏陶。大师在两个地方,一是在图书馆的书架上,另一便是在大学里,大学应该是活着的大师云集的地方。

今天的大学争相标榜所谓世界一流大学,还拟订了种种硬指标。其实,事情本来很简单:最硬的指标是教师,一个大学拥有一批心灵高贵、头脑智慧的一流学者,它就是一流大学。否则,校舍再大,楼房再气派,设备再先进,全都白搭。

我心目中的好学生具备两种能力。一是快乐学习的能力,能从学习本身获得莫大快乐。二是自主学习的能力,善于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这也是我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应该使学生第一爱上学习,做知识的恋人,第二学会学习,做知识的主人。相反,如果使学生成了知识的仇人兼仆人,则是教育的最大失败。真实的、不可遏制的兴趣是天赋的可靠标志。

教育的本义是唤醒灵魂,使之在人生的各种场景中都保持在场。相反,倘若一个人的灵魂总是缺席,不管他多么有学问或多么有身份,我们仍可把他看作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蒙昧人。教育是神圣的精神事业,师生关系本应是最纯粹、最具精神性的关系。教师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影响是在精神上,因此他自己必须有崇高的精神境界。

现行教育的弊病有目共睹,有什么理由继续忍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今教育是最落后的领域,它剥夺孩子的童年,扼杀少年人的求知欲,阻碍青年人的独立思考,它的所作所为正是教育的反面。

改变无疑是艰难的,牵涉到体制、教师、教材各个方面。但是,前提是澄清教育的理念,弄清楚一个问题:教育究竟何为?

真正可惊的是,今天的教育已经多么严重地违背了常识。一种教育倘若完全不把人性放在眼里,只把应试和谋生树为目标,使受教育者的头脑中充满死记硬背的知识,心中充满谋生的焦虑,对于人之为人的精神性的幸福越来越陌生,距离人性意义上的优秀越来越遥远,我们的确有义务问一下:这还是教育吗?

让教育回归常识,回归人性,回归教育之为教育。也许,我们还来得及!

【教育的诠释】

丁俊贵

2018年7月9日

现行教育的尺度极其狭隘,无非是应试、升学、就业,其恶果是把孩子们培养成片面的人、功利的人,既不优秀,也不幸福,丧失了人生最重要的价值。

今天的普遍情形是,成人世界把自己渺小的功利目标强加给孩子,驱赶他们到功利战场上拼搏。我担心,在他们未来的人生中,在若干年后的社会上,童年价值被野蛮剥夺的恶果不知将会以怎样可怕的方式显现出来。应试体制实际上把所有学生和家长逼入了一个赌局,一边是应试教育,另一边是素质教育,看你把赌注下在哪一边。现在的情况是,绝大多数人把赌注完全押在了应试教育上,竭尽全力成为赢家。

在我看来,这样做的风险其实更大,如果赢了,不过是升学占了便宜而已,如果输了,就输得尽光。相反,把赌注下在素质教育这一边,适当兼顾应试,即使最后在升学上遭遇一点挫折,素质上的收获却是无人能剥夺的,必将在整个人生中长久发生作用。所以,以素质的优秀为目标,把应试的成功当作副产品,是最合理的定位。应试体制的弊端有目共睹,业已引起政府和各界人士的关注,但积重难返,改革之路艰难而漫长。在这个过程中,个人不是无能为力的。把主要力气花在素质教育上,向应试教育争自由,能争到多少是多少,在应试体制面前保护孩子,能保护一个是一个,这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一种责任。在一切战争中,保存和发展有生力量是一个基本原则,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战中也是如此。可以确信,抗争者的队伍壮大了,两种教育之间的力量对比就会发生变化,应试体制要不变也难了。现在它既然已经失人心,那么,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它也失天下吧。

相关文章

  • 【教育的诠释】

    【教育的诠释】 一切教育都可以归结为自我教育。学历和课堂知识均是暂时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却是一笔终身财富。经验证明,...

  • 汕头博颖365教育品牌全面升级——右印全脑教育!

    博颖365教育分校成立暨品牌全面升级啦! “博颖365教育”正式升级更名为 “右印教育” 右印logo诠释 诠释—...

  • 诠释教育

    我想,这大概是对教育最好的诠释吧。 各位,请闭上眼睛,从心底问问你自己,你喜欢什么,到底想要什么。兴趣就是兴趣,不...

  • 用爱教会爱才是教育

    用爱教会爱才是教育 文/王有职 教育的起点是爱,终点也是爱。光去爱,教不会爱,都不能很好诠释爱,更不能诠释教育。 ...

  • 【人文教育的诠释】

    【人文教育的诠释】 人文方面的教育为什么重要?因为它绵延贯穿整个一生,并且重视个人的差异,它同人格教育可以互补,人...

  • "醒目教育"概念诠释的思考

    微讲座“醒目教育”概念诠释的思考 胡超群 2018年3月30日在梁家祠幼儿园参加...

  • 解锁思维力

    关于教育的定义,教育到底是什么?中外的教育家、思想家,都有自己的诠释。蔡元培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

  • 用爱诠释教育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对于刚刚走上教师的青年教师来说,听到的最多...

  • 荆楚教育名家特质的生动诠释

    荆楚教育名家特质的生动诠释 陶宏 在首批“荆楚教育名家”的基础上,今年湖北又培育出28名荆楚教育名家和...

  •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读书笔记十三(霍桑、留面子)

    心理现象:霍桑效应 现象诠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育者的直接和间接的教育方式,都可能通过教育对象的内心变化,而产...

网友评论

  • 喵希心语:教育,从来都是个大话题。大家都知道教育很重要,但大家对教育的理解不同,理解程度也不同。中国教育也有很多改进的地方,需要我们一同努力。
    专题【深度思考】(专门收录写作爱好者的深度好文)
    https://www.jianshu.com/c/a487a69c2f13
    已接受你的投稿,期待你更多佳作哦~
  • 一葉彼岸花:💐谢谢分享!

本文标题:【教育的诠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bxx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