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4707004/6d3f8d727f72971a.png)
“笋干肥肠”是一道家乡菜,而且是一道我并不太擅长做的菜。
上个周五的傍晚,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老芊把孩子接回了家。按惯例,孩子回家,那是必须得给她做点好吃的。因为在我的理念中,小家伙在学校里应该是清苦的。既然回得家来,就得给她做点拿手菜让她尝尝。我想一般的家长都是这么想的吧。尽管现实情况是,小家伙学校的膳食可能比家里更好一些, 但这丝毫不影响我给她做菜烧饭的“热情”。——别的也帮不上她什么忙,给她做点好吃的,这或许是我唯一可能给她做的事情了。——本身也比较喜欢做菜,尽管水平不怎么样。但每每听到小家伙在用餐以后一抹嘴巴来这么一句“老爸做的菜真好吃”,心里比什么都开心。
“说说吧,晚上想吃什么?”回到家的第一个问题。这是常规的问题,几乎每次必问。
“老爸,能不能给我做一个跟笋干有关的菜?”小家伙倒也不客气。
“啥?笋干?”真没想到她会提出这么一个要求。
“对。笋干。烧汤也行,别的做法也行。”继续她的“要求”,“对了,别做老鸭煲,这个我可不吃。”
“可是,我对笋干没多大‘研究’啊!”这是实话。平时做菜,时鲜类蔬菜做得比较多,笋干吧,除了笋干老鸭煲以外,几乎没做过其他的。当然,笋干不是问题,家里多的是,而且品种齐全。像那个外表粗犷、张牙舞爪体型上看起来稍显粗大的毛笋干,是老家堂哥堂嫂们上山挖来毛笋以后自己晒制的。每次去老家,他们总是非常客气地把这些老家的土特产往我的车上放。而那些个体型纤弱,看起来小家碧玉式的“筷式笋干”,是三弟妹前些天特意托人捎来的。——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怎么做这个“跟笋干有关的菜”,才是最主要的。
小家伙倒不急,慢悠悠地说,“这不很简单吗?你能不能打个电话问问胡大厨?”
是啊!“一语惊醒梦中人”。为什么不问问胡大厨呢。
胡大厨的大名叫胡亥。当然,此“胡亥”非秦二世,而是跟我从小玩到大的伙伴。曾经在杭州著名的楼外楼菜馆当过大厨,已经退休,他在杭帮菜、家乡菜的制作上颇有研究。每年的四月和十一月,由老三等人组织发起的那个“在杭同乡会”,在三台山某个山庄聚会的时候,一百三十多号人的餐饮,全都是由胡大厨掌勺的。——全都是“家乡的味道”!
随即遂拨通了他的电话。
“哥,好久不见了,今天哪阵风……”一如既往的爽朗。
“打住打住。客套话不说了,问你个事。‘跟笋干相关的做起来也不太麻烦、而且经济实惠的家常菜’有哪些?”跟兄弟是不用客气的。
“自己吃还是招待客人的?”粗中有细啊!
“自己吃的。”
“简单一点的,那就笋干肉丝吧。不过这个也真太平常了。要不,笋干焖肉?这个稍麻烦。光用砂锅炖,就得一个多小时。”说到菜品,胡大厨就停不下来了。
“一个多小时?那我的晚饭估计得七、八点钟才能吃了。”玩笑式的真话吧。
“是不是侄女儿回来了?今天礼拜五哦。”这小子好像刚想到这茬似的。“嗯……要不,做个‘笋干肥肠’吧,做法简单,而且……这么说吧……嗯,一下子跟你也说不清楚。菜谱及做法等一下我发你手机上,你跟着那个方子去做就行。”
“你应该再加几个字,‘配方别外传’。”这是老胡的口头禅。他总是喜欢这么“装神秘”。“没别的了?”我多问了一句。
“哈哈哈哈哈哈……”一阵爽朗的笑声后,大厨说,“你我兄弟,这五个字以后就省略了。说到‘提醒’嘛,倒还真有一点。那个笋干别用太老的毛笋干,因为短时间里煮不烂,影响口感。最好稍微嫩一点,入锅即出的那种为好。”完了又多问了一句:“笋干你有的吧?”
“还真没有。要不,去你那里拿一点?哈哈哈哈……”我也逗他一回。
结束通话以后,来到楼上厨房音,把“筷式笋干”(也就是“竹梢笋”)用水浸一下。不用太多,就200克。然后把冰箱里真空包装的肥肠拿出来放水槽边,“自然化冻”。
没过多久,手机轻微震动。打开一看,胡大厨的菜谱及“笋干肥肠”的制作方法跃然纸上。
……
趁着肥肠化冻的时间,老芊也忍不住的秀了一把厨艺,烧了两个她的拿手菜了,其中“红烧杂鱼”是我的最爱。不知怎么回事,这玩意我就烧不好。尽管我真的非常、非常讨厌那种鱼腥味,但对这个杂鱼,倒是情有独钟。
然后,接下来就该我,杨大厨上场了。
穿上厨房专用“工作服”,开始今天的厨艺。
其实有了胡大厨给的“葫芦”,我照着“画瓢”并不困难。把已经浸透了的笋干切成段备用,再切肥肠、葱姜蒜等,把小米辣切成圈。起油锅,煸炒姜蒜入香后倒入肥肠翻炒八成熟后加入嫩笋干,加入少量的盐、生抽、红辣椒丝大火翻炒后改中火,适当加点水,放点鸡精,出锅。
整个过程一气呵成。看“成品”,没汤汁,像是干炒的。不过,倒是香、味俱全。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那个“八成熟”难以控制。加入笋干以后老是担心这个笋干烧不透,以至于“加工时间”过长,影响了“色香味”中的“色”。
开饭了。按常规,孩子肯定是第一个动筷子的。来一口“肥肠”,边嚼边还眯着眼。“嗯,不错,不错,就是稍微有点辣。”孩子是吃不了辣的,这一点,跟我一样。
“辣一点好啊,我喜欢。”不用说,这肯定是老芊,无辣不欢的典型代表人物。夹一块肥肠往嘴里放,边嚼边说道,“刚好刚好,不算太辣,就这个味道刚刚好。”
然后大小两美女就开始大快朵颐,风卷残云般。我差不多都没尝到味道,这盘子就见底了。
“老爸,这个肥肠真好吃,跟老家奶奶做的味道一样。”孩子这样评价。事实上,每次听到孩子这么说的时候,心里确实蛮开心的。
“你老爸肯定会说,这是‘家乡的味道’。嘻嘻嘻嘻……”不合时宜的声音总会在不合时宜的时候响起。晕。
“老妈你别打茬。老爸,明天中餐,能不能再烧一次这个菜?”满脸期待的神色。
“一点问题……”我还没说完呢。
“都没有。”母女俩几乎异口同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