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论“买椟还珠”
昨夜,作为语文老师的母亲问我,买椟还珠何解,我就解释了一遍,然后发现有很大的分歧,再看教材上的解释,也有很多说不通的地方,在这里记载一下。
买椟还珠的成语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为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为善鬻珠也。原文给大家复习一下,解释说的是买来装珍珠的盒子而退回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舍本逐末了。
但是,在原文中,这个故事的主角应该是楚人,而非郑人。这样来看的话,更多的含义应该是说楚人过分装饰想要卖的商品,导致善卖椟而非珠。而现在的买椟还珠的成语的主角变成了郑人,这是不是对韩非子本意的一种曲解呢。其实在《韩非子》中还有下文,说“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故其言多不辩也。”韩非子将这个故事总结为楚人鬻珠,所以原意还是在说楚人。
再将这个故事放到今天来看,楚人为了卖珠玉,进而在外包装上进行装饰,不得不说其具有优秀商业头脑,就跟现在一样,什么都讲究包装,包装做好了,货物的价格或许就可以翻好几倍。但是楚人过分包装又遮掩了原本物品的价值,以至于购买者只对装珠玉的盒子感兴趣,而对珠玉本身无感,故而导致买椟还珠,想出售的物品没有卖出去反而将盒子卖掉了。我觉得楚人能将盒子卖出来珠玉的价格,也是一项胜利了。但是从郑人的角度来看,郑人对装珠玉的盒子感兴趣,所以买下来盒子而把珠玉还了回去,买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且郑人认为所花费的金钱是值得的,孰又能说郑人是错的呢。
当然最后谁也没有说服谁,还是就按照教材上的解释吧,毕竟上课的是为了考试,考试是要有标准答案的,只有答案准确了才能有高分,才能有更好的学校,这样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买椟还珠,学习只为了分数,而非知识,固化了思维,这是不是舍本逐末了呢?学习本是为了充实自我,分数只是在外的一种体现,漂亮的分数好比那个美丽的盒子,而没在的知识、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创造力等等才是最重要的珠玉,但是又有多少人将这最珍贵的珠玉抛开而去追求美好的盒子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