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画面我觉得很多人都经历过,小时候亲戚来家里拜年或串门,当他们送上年货和礼物,爸爸妈妈总是三推四阻,双方来来回回几个回合,终于把礼物收下了。
长辈会给你压岁钱,但没有大人许可你是不敢接的,爸爸妈妈会一直拒绝他们,说很多“不用,不用”、“给什么红包快收回去”、“别别别,使不得”之类的话,语气相当浓烈而坚决,直到长辈以更坚决的态度把红包塞过来,爸爸妈妈才会适时停止他们的客套式拒绝。
我自始至终都不明白这套流程到底有什么意义,因为要是真有谁双手空着过来,或不给小孩压岁钱红包,绝对会是要被大家嫌弃和不耻的,这些明明就是约定俗成的基本礼仪,是串门走亲戚的标配。
我们都是在这种教育和示范下长大的,我们骨子里讲究客套,害怕欠人情,习惯性言不由衷、口是心非地拒绝别人对自己的好。
但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这种习惯很有害。它不仅浪费生命、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造成很多人与人之间交往中无意义的劳动,而且还容易导致困惑和误会,无故伤害人际关系。
我很害怕跟爱好客套的人打交道,他们经常说的话是“谢谢,不用了”、“没关系,我自己可以”,给啥啥不要,帮啥啥不让,好难撩。
最开始以为人家不爱跟我交朋友,也就自觉知趣地走开了。但后来却发现她挺喜欢跟我说话聊天的,我有什么事也很愿意帮忙。
我这个人不怎么矜持,你愿意帮我,我也的确需要,那我就大大方方接受了再感谢你。慢慢地我们就熟了,于是我的问出了那个困惑了很久的问题:“你为什么老拒绝我(的心意)啊?”
她想了想,说:“因为我害怕欠人情啊,我是那种习惯性拒绝的人,但对方要是一直坚持吧,我最后也会接受的。其实我好像也没有那么拒接,有时候你给我的东西我还真的挺喜欢的,但就是……就是一种习惯。”
哇,惊讶地发现,跟小时候拜年走亲戚好像啊,没有什么理由,也不是真的拒绝,反正必须得先摆个拒绝的姿态……而且这个姿态摆得跟真的一样。
反正我至今无法分辨真假拒绝,所以管你真真假假,你说什么我就信什么,不要我就拿走了,不吃我就收回了。面对别人的好意给零食,我也很直接的,喜欢吃就吃,不喜欢吃或者不饿就说“谢谢你,不用了啦”。
但别人会使用这种真真假假搞不清楚人际交流方式,我表示非常困扰,智商不够用,出现好几次把别人的客套当真,糗得想待在地洞里不出来。
因为除了假装拒绝,还有假装给予和假装邀请,相当令人内伤,察言观色和分析能力不够用来应付的。
我们小时候被教育过,别人给东西你就一把接过来,显得没教养,怎么也得客套客套再接受。
但实际上,大方接受别人的帮助和赠予并没有什么问题,有问题的是不懂得感恩和回馈。反而是客套这种东西,其中可能充满了心机:我都拒绝了的呀,是你非要给我的呀,这样的话,我要是没回报你可别怪我哦!
我们小时候还被教育过:不许随便要别人的东西。我们当然不能随便要别人的东西,比如不喜欢的人送的表白礼物,比如你不想结交的人来讨好你,不要陷入拿人手短的困境。
但明明是“不许随便要别人的东西”,怎么就教出了一群不敢要、不敢接受、该要的不该要的都不要的孩子呢?因为没有得到什么叫做“不随便”的解释,为了不犯错,干脆都不要了。
现在我也到了做阿姨的年纪,春节回家也要给人家的小孩包红包,然后就看到小孩子扑闪扑闪的眼睛看着我,明明很渴望又不敢要,说:“阿姨阿姨,我不要红包。”
面对这种情况双方都很鸭梨山大,收回去不给了显然是失了礼数的,但又怕小孩真的因此被家长批评,还好我妈一把抢过红包塞到了小家伙的口袋里。
长大之后,我们得自己学会判断这个东西。最简单的原则就是,如果我还想跟这个人保持好的关系,那我就该接受,这样我下次就可以用心回报TA一个大大的心意了呀!
在关系还不亲近之前,客套是阻碍大家走近的。不是说女孩子撩男生最好的方式就是请他帮忙嘛,那你要是坚持客套、不麻烦别人,那还怎么开始呢?不要害怕欠人情,就是因为大家互相欠人情,我们的关系才变得亲密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