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题目,缘于程露老师的追问《我们需要怎样的研讨会》的系列文章,说实话,我佩服程露老师的勇敢、真诚、敢于直面自己又善于取长补短,当我未写一字时,她已经写了关于会议的六篇系列追问,她是我心目中的快手女神、技术控女神!本来我打算只写一篇会议感悟的,但拿起笔时,回忆自己参加这次研讨会的前前后后,又有太多可写又值得写的点点滴滴,有太多触动我神经的关键人、事、物,一篇感悟不足以写下会前、会中、会后、会上、会下的所见所思所感,所以我就敲下了上面的标题,写一写个人参加这样高端研讨会的经历,或许能给后来者一点建议呢,即使与人无益,与己也是一个警钟,时时提醒自己,做一个真正的学习者就该有一个真正学习者的心态!毕竟一切“假努力”都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虽然我真的很努力,但毕竟没真正弄懂很多应该弄懂的表达,比如话语系统,与“假努力”无异!我就勇敢一回,承认自己是“假努力”,因为只有敢于直面自己才会有真的进步!
当李教授4月15日在中国班主任研修学院群分享一个“新基础教育”的会议信息时,向全国开放的名额只有30名,而我们研修学院的20名同学却如此幸运,可以报名参加会议。看到信息,我不假思索地报了名,虽然我不是“新基础教育”的成员,但是李教授对教育事业高度的敬业和研究精神却让我对“新基础教育”充满了敬意!在阅读《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中的学生发展》一书时,确实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直接改变了我原有的对教育浅薄的理解!也因这本书,我延伸阅读了《“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改革的探究与认识》和《学生发展与教育指导纲要》两本书的部分内容,最打动我的是对知行合一、成事成人的追求,这是实实在在的教育,没有虚假的表演和热闹里的悲哀!应该算是真正的教育!这是我在书里感受到的,尽管我还不能完全读懂这些书。至于“新基础教育”实验校的样态,我是去年参加首届全国乡村班主任发展研究论坛时,看到武义精英班老师令人羡慕的生命样态和来自他们的分享中看到的,遗憾的是我当时参加的只是中学组老师的分享,未了解全貌。而这次有了近距离接触“新基础教育”,我自然不愿错过学习。
![](https://img.haomeiwen.com/i3319232/e6b6e46d9189fa9a.jpg)
真正的参加一次研讨会,不是在研讨会上才有学习,而是你打算参加这样的会议时,学习就已经开始了,闲暇时间我便开始读与“新基础教育”有关的书籍,关注李教授朋友圈的分享。但由于春学期时间短、任务重,加之我参加了为期十天的国培学习、准备学生的研学旅行等,所以四月、五月几乎都在忙着赶课、准备月考和自己的职评论文,每次的阅读也大都囫囵吞枣,且动笔写下感悟的少,顶多就是在书上勾勾划划,但这样的读书效果不是很好,这是后来我越来越强烈的感受到的!一知半解的读就像流星划过夜空,痕迹也会很快消失。想想在研修院,李教授总是鼓励我们多读多写,多读会开拓眼界,多写促进思考,读与写也是听、说、做的基础。读的少导致听不懂别人的话语系统,说的自然就不好,做则是把所读、所听、所写与实践相联系,听、读、写不好,做就会没有方向,就像根基不牢的大楼一样,随时会倒塌。这个阶段的经历告诉我真实的阅读应该是静心的、投入的、有思考的读,宁愿速度慢点,最好也要写下读后感悟,因为读后感代表着你对文本的理解程度,读书必须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