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武侠江湖简友广场想法
“屡教不改”与“四颗糖”

“屡教不改”与“四颗糖”

作者: L信贤 | 来源:发表于2022-10-29 18:27 被阅读0次

 

    班主任对待犯错学生的处理方式主要有批评教育、以罚代教和交给家长管教。这三种教育方式都存在问题。

    批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班主任批评教育学生时,选择在办公室、教室甚至家长在场的公众场合,放大和扩散了学生的错误,严重打击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迫于班主任的威严,赶紧认错了事,其实是口服心不服,对自己的错误根本没有深刻的认识,何谈教育效果?

    以罚代教存在的问题。以罚代教中的“罚”有罚站、罚写作业、罚当众宣读检讨书、罚打扫卫生等。这种做法抵消了学生因犯错产生的愧疚感:“我犯错了,我受到惩罚了。”对犯错学生起到的教育效果有限。虽然说没有惩戒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但是报复性惩戒不是教育。

    交给家长管教存在的问题。班主任把犯错的学生交给家长的潜台词就是让家长好好“管教”,家长“管教”了,学生害怕了,不再犯错了,班主任的目的就达到了。但这种做法等于向家长告状,容易引发学生的不满。

    深刻分析班主任“屡教”与学生“不改”的原因,首先与班主任急功近利的思想有很大关系,无论采用以上哪种教育方式都是“止错”,看重的是学生不再犯错,至于学生是否认识错误、反省错误、改正错误,班主任关注很少;其次与班主任的宣泄情绪有很大关系,宣泄情绪的做法会让学生产生不舒服和抵触情绪;再次,班主任强烈的身份感和得理不饶人的做法,也让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如何才能通过教育让学生知错就改呢?陶行知先生“四颗糖的故事”给了我这样的启示。

    一是选择适当的场合。陶行知先生没有当众批评教育学生,而是让学生到自己的办公室,两个人面对面单独交流,避免了学生当众出丑,解除了学生警戒敌视的心理,使谈话顺利进行。

    二是进行冷处理。陶行知先生让学生放学后到自己的办公室,经过这段时间的思考,学生也会认识自己的错误。冷处理为陶行知先生提供了思考教育学生方法的时间,出其不意的教育方式起到了神奇的效果。

    三是尊重、平等对待学生。陶行知先生不是强硬地要求学生服从自己,而是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平等交流,这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敬佩、信任和感谢老师,对老师敞开心扉,与老师共同讨论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归根到底,再多的教育技巧,都是建立在爱学生这一基础上的。老师爱学生,学生也会爱老师,乐意听从老师的教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永恒的真理。

相关文章

  • “屡教不改”与“四颗糖”

    班主任对待犯错学生的处理方式主要有批评教育、以罚代教和交给家长管教。这三种教育方式都存在问题。 批评教育中存在的问...

  • 四颗糖

    一次,陶行知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等在门口准备挨...

  • 四颗糖故事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

  • 四颗糖~骗局?

    早上我在拖地,大门是敞开的,进来一个中年妇女,提着一个黑色塑料袋,进门就和我打招呼:阿姨早上好!说的是普通话。 我...

  • 我也奖励学生四颗糖

    我也奖励学生四颗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很多故事,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四颗糖的故事”。我今天也效仿一...

  • 一场难忘的即兴戏剧表演

    之前看过一个故事,说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给一个学生四颗糖的故事,这四颗糖代表尊重,平等、尊重、赏识、信任还有激励...

  • 《正面管教》与四颗糖的故事

    文|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猫 《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

  • 四颗糖的故事

    随着开学季的到来,经常看到父母们在朋友圈晒陪娃做作业的各种困难、无奈、焦躁、痛苦、愤怒、抓狂,更有“不做作业母慈子...

  • 四颗糖的故事

    给大家讲一个四颗糖的故事,陶行知校长当年在路过操场的时候看到一个男孩子手里拿着个板砖,正准备砸另外一个男...

  • 三颗糖还是四颗糖?

    三颗糖还是四颗糖? 今天女儿在读蒙语刊物的时候问我图片上面的人是谁,我走过去,看着图片的人物长的文质彬彬,我说,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屡教不改”与“四颗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ckf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