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这岁月会生成情意,却不知这情意因岁月而生成了嫌隙。
当我在一档喜剧节目上看到了高晓攀老师的《小先生》时,大为感慨。我觉得高晓攀老师是借这个作品,是为了一表心中之意,或许这个作品并不那么喜剧,但真的是这个舞台上的一股清流。
其实在《小先生》之前,高晓攀老师有一个关于古典文化传承的小品叫《梨之园》,里头包含了京剧,快板,京韵大鼓。这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却没人学了。
京剧的那位先生说:“今儿就是我拿刀抹了脖子,溅你小子一身血,但凡你能学会了,我绝不含糊!”
传统文化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逝着。他想要挽回。大概也因此有了耗费诸多心血的《小先生》。
对于《小先生》这个作品,恕我浅白,第一遍看时其实只看到了情爱,我没有过对于某种艺术那么强烈的热爱,热爱到将艺术比作爱情,比作那个爱慕的人。看到大兵老师的点评,才有种恍悟。
月照枝头迎君来,纷纷扰扰相思台。
那天我看了很多遍。
其实他要表现的并不是任何一个东西,而是并存的,而是交织的。有情爱亦有艺术,有艺术亦有情爱。小先生追姑娘追不到,是往后独身几十载中的难忘的情爱,更是满腹诗书才华却求而不得的艺术。
小先生终而不得的艺术,追而不回的是古典,难求,难追,于是世间越来越少有人去追求。
说来惭愧,《小先生》中涉及多处古典,我也不曾了解,反而对“一人我饮酒醉”的喊麦最为熟悉。
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
这样美好的一段话,我上网查找之后才知道这是民国时期结婚证上的话。我还未结婚,不知如今结婚证上可还有什么话?
再有到学生们给小先生念书时,开头一个庄子的《逍遥游》我还算熟悉,到曹伯启的《如梦令 赠道夫两首》“学有探奇所妙。命有人僧鬼笑。难于老天争”,我便感到茫然而惭愧了。
如今人生,没有热爱,没有钟情。
我亦只有一个一生,不能慷慨赠予,我不爱的人。
茫茫人海中的我们,我们还有谁曾听过这句话吗?仿佛有微弱的声音,但最终是没有的。我们已经没有追求,迷惘,而没有方向。我们没有过对自己内心深深地叩问过“你愿不愿意和我在一起?”。所以不会有回答,也不会有拒绝。到最后,连“为何你嫁的人不是我?”也无从说起。
要找回的是文化,是本心。
从《梨之园》到《小先生》,我似乎从一贯的喜剧的搞笑和煽情中看到了不同。难说前途是否光明,难说结局是否美好,但依旧期待着,这不同的光彩日益闪亮。
图片来自高晓攀老师的微博最后一定要安利一下《梨之园》和《小先生》这两个作品的背景音乐。
相思赋予谁――好妹妹
上海三月――戴荃
问莲鱼说――高晓攀
文/漠一
图/来自高晓攀老师的微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