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天下之黯,守一方太平
by相公痴
本文所参考资料为《史记·汲郑列传》
//
话说汉朝武帝时期,有一名敢于直谏的忠臣。敢于直谏到什么份儿上呢?皇帝有天召集了一群文学儒者,说朕想要怎样怎样,这位忠臣就说:“陛下心里的私欲多了去了,只不过装作仁义君子,还想效仿唐尧、虞舜的治国理政吗?”直说得皇上无话可说,最后气急败坏地退朝。
这位忠臣,司马迁大先生给他写过列传,赵孟頫大先生给他写过字帖,中考复习篇子还不忘把他的名字端端正正放上。这位忠臣就是——汲黯。
让我们来看看《史记》中记载的有关于汲黯的故事:
孝景帝驾崩之后,太子登基,汲黯就是辅佐他的谏臣。有一年,东越的人互相争斗,闹到皇上耳朵里,皇上便派汲黯去观察东越情况。谁想到汲黯刚到吴地就不想走了,回了宫里还振振有词地说:“东越人互相争斗,那是他们的习俗,还不足以让我屈尊巡视。”
河内失火,烧了上千家房屋,皇上于是又派汲黯去视察。汲黯总算回来之后,居然说:“河内失火,那是因为房子间距太近,所以才烧那么大片,不用担心。倒是我经过河南的时候,发现河南的穷苦人饱受旱涝灾害,饿得都开始父子相食了。我实在看不下去,就假冒皇上的名义,开仓济民,使百姓有饭可吃。现在我回来了,你治我罪吧。”
皇上奈何不得,就把他贬为荥阳令。没想到汲黯还看不上这个官职,直接告病还乡。这可把皇上急得,赶紧拜汲黯为中大夫。汲黯却“不知好歹”,数次直谏,皇上气得又把他贬为了东海太守。
汲黯天生多病,久卧闺阁,治官理民又喜欢清静,就选拔人才,把自己的事务教给他们。一年多之后,东海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皇上听说了,又把他提拔上来,给了个不错的职位。至于汲黯稀罕不稀罕,那就不一定了。
让我们回到开头,汲黯把皇上气跑之后,朝廷大臣们就开始数落汲黯的不是。汲黯更义正言辞地说:“身为辅佐皇上的大臣,你们除了阿谀奉承还会什么?我既然在皇宫里占有一席之地,宁死也不能让朝政被你们搞得乌烟瘴气!”
后来,有人跟皇上说:“汲黯当官,就没有一天不得罪人。但是他辅佐少主的时候,真是硬气,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节义无双,谁也夺不走他的意志。”皇上说:“是啊。想古代贤臣,也就是像汲黯那样了。”
皇上也是给够汲黯面子的了。大将军卫青入宫,皇上有时靠着床接见他;丞相拜见,皇上有时连帽子都不带;等到汲黯进来,皇上要是没戴帽子,是绝对不会见汲黯的。有次皇上坐在武帐中,恰好汲黯要来,立刻手忙脚乱地躲到帐后面去戴帽子。大概是被汲黯骂怕了。
汲黯的逆耳之言也不是冲谁都说的,他专挑皇上的宠臣冒犯。这不,张汤刚得皇恩不久,汲黯就当面斥责他:“你又不能发扬先帝遗德,又不能使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无人犯法。这两件你一事无成,反而倒行逆施,还把法制都搞乱了,你就不怕断子绝孙吗?”
不光是皇室,就连打算谋反的淮南王也对汲黯十分忌惮,说:“汲黯这个人喜欢直谏,死也要守着节义,没办法撼动他。如果我要面对的只有当朝丞相,那就太容易了。”
后来,匈奴来投降,大汉发车二万,但是没马。想向百姓要马,百姓不给。皇上怒了,要砍长安令的头,毕竟这是杀人如杀鸡的汉武帝啊。汲黯偏偏就说:“长安令错哪儿了?有本事你砍我啊,砍我之后百姓就给你交马了。”
司马迁对汲黯的评价也非常之高,见原文: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修絜,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
怎么翻译呢?
“黯爷天生倨傲不羁,不拘泥于礼法,也从不给别人台阶下。要是对方合他胃口,他自然好生款待;要是不合胃口,干脆就眼不见心不烦。因为这个,没人愿意跟他呆着。然而黯爷才华横溢,行侠仗义,又十分注重气节,不肯折腰。他就喜欢直话直说,无数次惹皇上生气。也就因为他说话难听,好几次被贬又被升。”
汲黯晚年的时候,曾归隐田园一段时间。那段时间里,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皇上一看,这不行了,非汲黯重出不可。于是拜汲黯为淮阳太守。汲黯却因病重,终未领旨。反复几次,最后拿出权威压迫汲黯,汲黯这才肯受印。
汲黯治理地方,躺着也比坐着的强。不久之后,淮阳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范仲淹大先生有句话说得好:“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汲黯放心不下皇上,又和一个叫李息的臣子说:“我现在不是朝廷之官,没法在朝中说话。然而张汤后来居上,花言巧语,玩弄权术,既不肯为民请命,又不肯劝教君主贤明,只会进献谄媚之言,蛊惑圣心。这种无事生非、祸害朝政的奸臣,骗得皇上七荤六素,又与宫外狗官狼狈为奸,迟早要毁了我大汉。你既然身为九卿,还不赶紧进谏皇上,等着被张汤搞死吗?”
李息却很怂,不敢与张汤作对。直到张汤气焰灭了,皇上才知,李息曾得到汲黯的指点。皇上看见自己放在身边怕心烦的谏臣,放到远处之后竟然连句话都听不到,一生气,干脆就把李息判罪了。
一家受罪一家升。皇上不仅给汲黯以诸侯国相的待遇,在汲黯离世之后,连汲黯的家人也一并封官。
只可惜汲黯姑母的儿子司马安,当官以后又走了张汤的老路,职位甚至有四次坐到九卿。我想,汲黯在天之灵应该也看不下去了,于是就在河南郡赐了司马安一死。
河南郡,当初你不吝性命、开仓济民之地,也是你痛恨不齿的佞臣死去之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