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礼之春秋(上)

礼之春秋(上)

作者: 龙_隆 | 来源:发表于2023-08-01 09:04 被阅读0次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礼”字作如下解释:“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可见“礼”最早与祭祀紧密相关。

随着历史的发展,“礼”的含义也日渐扩大,逐渐地演变为人的行动坐卧走之规范。我们可以在《诗经》中清楚地看到它的观念和含义,随着时代演进逐渐转化,慢慢地被限定指称为“人伦规范”。

孟子说:“诗亡,然后春秋作。”从思想史的角度看来,《春秋》也正是承接《诗经》时代,而继起的。从后来的《左传》与《国语》中所记之资料来看,不难发现在春秋时代中,有一个共同的理念,它不仅规范了人生,同时也成为当时人们安身立命的标准,这就是“礼”。

礼具体体现在各种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上,包括种种规则、典礼仪式及舆服旌旗、宫室器用等。至周代最为全面和典型,有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等。礼具有鲜明的等级性,实行“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原则。作为建筑在宗法关系基础上的礼,其实质为维护、强化等级制度,以稳定社会秩序和贵族统治。至春秋时期,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和阶级关系的变动,“礼崩乐坏”的局面开始出现。

晋国公子重耳,作为一个流亡者,来到楚国。楚成王认定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待。一天,设宴招待重耳的楚王忽然问道:“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

重耳答道:“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

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

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主持朝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公元前633年,晋楚果然爆发战争,时为晋文公的重耳,于战斗开始前,不顾众将反对,实现了自己的诺言——率军“退避三舍”。

这就是礼——一诺千金,言而有信。

公元前570年,年过花甲的晋国中军尉祁奚,请求告老还乡,晋悼公问其:“谁可以接替你的职位呢?”祁奚回答:“解狐可以。”悼公吃惊地问:“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推荐他呢?”祁奚回答:“大王问的是,谁接替我的职位最合适,又没有问谁跟我有仇。”

悼公很佩服祁奚的见地和胸怀,马上下令征召解狐来接任中军尉。然而解狐还没上任,就去世了,悼公便让祁奚再次推荐一个人选。这一次,祁奚推荐的是他儿子祁午。悼公更惊讶,“他不是你的儿子吗?”祁奚答道:“大王问的是谁能够胜任,而不是问谁是我的儿子。”悼公认为有理,便不再多问,当即任命祁午为中军尉。

事实证明,祁午的确是个称职的人选。后来,中军尉的副手羊舌职也死了,祁奚又推荐羊舌职的儿子羊舌赤接替,悼公也同意了。

这也是礼——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相关文章

  • 礼崩乐坏的解读

    《诗》,《书》,《礼》,《易》,《乐》,《春秋》称为六经。 有句话: 礼崩乐坏,天之将乱。 1 以前,谈到礼,我想...

  • 回不去的故乡之——上梁

    孔子生活在春秋后期,当时天下出现了“礼坏乐崩”的局面。有些卿大夫不但僭越诸侯之礼,甚至僭越天子之礼,造成好多礼仪被...

  • 欲求圣人之道,知其不可而为

    夫子遍游列国,缮《诗》、《书》,著《春秋》,欲以己之绵力,复先周之乐礼,此则克己复礼之所谓也。然是时,列国纷争,伐...

  • 行测常识—诸子百家

    1、孔子,著《春秋》,至圣,万世师表(康熙封)。 思想:礼(克己复礼、君臣父子)、仁(爱人、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已所...

  • 成语故事:【分庭抗礼】

    【分庭抗礼】分庭抗礼,源于《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抗礼。”孔子是春秋时著名的思想家。...

  • 明末清初武学家吴殳与程朱学派大师陆世仪

    古之学者往往修习六经,曰:《诗》《书》《礼》《乐》《易》《春秋》。古之儒者要求学生须掌握六艺,曰:礼、乐、射、御、...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道墨 三大家 儒之仁 礼 道之无为 墨之兼爱 非攻 儒之圣——孔子 道之祖——老子 墨之师——墨子 春秋战国时 ...

  • 六经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诗》《书》《易》《礼》《乐》《春秋》号称“六经”,应当认真研究阅读.

  • 诗礼风流之春秋:不学诗,无以立

    诗礼风流之春秋:不学诗,无以言 2017-02-15 15:24 阅读 3 诗礼风流之春秋 不学诗,无以言...

  • 春秋时代真如孔子所说礼崩乐坏?其实不是,一起看下背后变化原因

    《论语·阳货》“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春秋时期,大小诸侯混战,“周礼...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礼之春秋(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cpx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