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礼风流之春秋:不学诗,无以立

作者: 散翁 | 来源:发表于2017-02-15 15:43 被阅读809次

    诗礼风流之春秋:不学诗,无以言

    2017-02-15 15:24

    阅读 3

    诗礼风流之春秋

             不学诗,无以言

    中国诗词大会,火了两个姑娘。一个叫武亦姝,一个叫张淼淼。同样是火,但火的性质却大不一样。对武亦姝,人们是赞美有加,说她颜值高,才华高,谈吐文雅,举止优容。而对张淼淼却是吐槽多多,说她没礼貌,缺教养,恃才傲物。尤其是对她时不时的白眼乱飞,更是反感。

    同样才华横溢,诗书满腹的两个美女,为何评价冰火两重天?这其实牵涉到人们对诗词功能的一种常识性认知。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腹有诗书气自华”,饱读诗书的人就理应像武亦姝那样锦心绣口,吐气如兰,一举手一投足都曼妙无比。而不应该像张淼淼那样目空一切,言辞咄咄。因为人们读了太多的李易安、薛涛、鱼玄机、苏小小。读了太多的“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多情自郁争因梦,仙貌长芳又胜花”,以及“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没办法,定格了。似乎诗女就该是美貌的,优雅的,委婉的,缠绵的。唉,涉世太浅的张淼淼,你怎么能挑战大家的固有认知呢?挑战一以贯之的诗词功用呢?这下好了,腹有诗书无人捧,眼白一飞遭人讽。自毁形象又怪的了谁。

    话又说回来,大家也别太多苛责这小姑娘,年纪轻轻,修为不到,历练太少,有些举止失当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没必要求全责备。毕竟诗词背诵可以短时间恶补,而个人修养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家应该充分相信中华诗词的熏陶能量。

    不过,该唠叨的还得唠叨。中国诗词大会,固然办了一件大好事,让渐趋鄙俗的国人再次亲近优雅的文脉,知道绵长的中华民族还有着如此的诗礼风流。应该说是善莫大焉,功莫大焉。但这种死记硬背式的竞技,毕竟是没有逃脱中国式教育的窠臼。况且也与古人对诗歌功用的定位相去甚远。

    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大圣人,曾经就诗的作用发表过这样的高见:“不学诗,无以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看看,诗的功能大不大?不学诗,没法说话。那个时代号称礼乐社会,诗礼之邦,而诗排在了首位。最关键是可以孝忠君亲,服务国家。大了去了吧?

    鄙翁浸淫国学几十载,与诗、书、礼、易、春秋等典籍皆有所浅涉,今天就不揣浅陋,给诸位唠叨唠叨春秋时期的诗礼风流,唠叨唠叨诗是怎样孝忠君亲、服务国家的。

    今天就先举一个小例子:鲁襄公四年,鲁国的叔孙豹到晋国去。晋悼公招待他。先是用钟、鎛演奏《肆夏》的三章,叔孙豹没有起身答拜。乐工歌唱《文王》三曲,又没有答拜。接下来歌唱《鹿鸣》三曲,叔孙豹就三次起来答拜。晋国的韩献子搞不懂原因,就派分管外交的子员去问他,说:“您大驾光临,我们按先君之礼并用诗乐来招待您。您却舍弃重大的而三拜细小的,请问这是什么礼仪?”叔孙豹回答说:“《三夏》,是天子用来招待诸侯领袖的,作为使臣,在下不敢听到。《文王》,是两国国君相见时使用的,我也不敢参预。《鹿鸣》,是君王用来嘉奖我们国君的,我岂敢不拜谢这种嘉奖?《四牡》,是君王用来慰劳使臣的,岂敢不再拜?《皇皇者华》,君王告诫使臣说:‘一定要向忠信的人咨询。’使臣听说:‘询问善人就是咨,咨询亲戚就是询,咨询礼仪就是度,咨询事情就是诹,咨询困难就是谋。’在下得到这五善,岂敢不再三拜谢?

    这是诗礼用在外交场合的一个小片段,记载在《左传·襄公四年》里面。那时候诗是既可以唱诵,也可以演奏的。其中的《文王》、《鹿鸣》、《四牡》、《皇皇者华》均收录在《诗经》里面。由此可见,叔孙豹可谓精于诗,善用诗者,不然这种场面弄不好就会出洋相。因为这种典礼性赋诗、奏乐,在当时典制严格,不容僭越,什么情况下奏什么乐,歌什么诗,都有严格的规定。如果不清楚,就会应对失当,丢人现眼。这种例子,在春秋时期也屡见不鲜。所以孔子才谆谆告诫: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背诵再多的诗词,不会灵活运用,又有什么用呢?“不学诗,无以言”。学了诗,不会说话,道理也是一样的。张淼淼之所以遭人抢白,想来也正是犯了这样的忌讳。

    删除文章

    0 赞1 评论

    散木宜生

    8分钟前

    发表了博文《诗礼风流之春秋:不学诗,无以言》诗礼风流之春秋不学诗,无以言中国诗词大会,火了两个姑娘。一个叫武亦姝,一个叫张淼淼。同样是火,但火的性质却大不一样。http://t.cn/RJOERpv ​

    查看更多评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礼风流之春秋:不学诗,无以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juq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