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5日,美国亚马逊公司创始人、亿万富翁贝佐斯正式卸任该公司首席执行官(CEO)一职,继任者为此前负责云计算业务的贾西。
这家最早以卖书为老本行的互联网公司,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线上零售商之一。
2016年,亚马逊在美国《财富》杂志的“全球500强”榜单里仅排名44位,而这一数字到2020年,已经变成了第9位!
在2018年发布的《2018胡润全球富豪榜》上,54岁的杰夫·贝索斯以7750亿元人民币财富首次问鼎世界首富。
贝索斯是过去六年继卡洛斯·斯利姆、比尔·盖茨之后的第三位世界首富。
时至今日,贝索斯身价已近2000亿美金。
贝索斯从一名企业管理人员,开始创业,最终一步步成为世界首富,成功演绎了一出草根逆袭的财富神话。
从他身上,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东西很多。这里我们就结合他历年演讲和专访,总结出贝索斯成功逆袭最核心的三点,希望对我们每个人有所启发。
一、专注于最重要的那件事
1997年5月15日,是亚马逊上市的日子。
结果在纽交所敲钟之前,大批的媒体发现,亚马逊的CEO杰夫·贝佐斯根本就没有来。 对很多CEO来说,那可是人生最高光的时刻。
之所以没来,是因为贝索斯认为,股价和华尔街的判断,对一家公司的成功与否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这件事对他来说不那么重要。
正因为贝索斯一直把关注点放在公司发展最为核心的部分,忽视其他不重要的事情,真正做到了要事第一,才能把公司有限的资源,自己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对公司来说最为重要的事情上,亚马逊才有了今日的发展。
关于这一点,猎豹CEO傅盛也提到过类似观点: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无论是做企业还是个人时间管理,每天抓住对我们最重要的那件事,坚持做,总有一天,时间会给我们答案。因为时间是每个日日坚持践行的人最好的朋友。
二、坚持“顾客至上”主义
近些年,亚马逊的“顾客至上主义”已经渐渐广为人知。就连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也曾在多个场合提到过这一点。
贝索斯认为,应该把把所有资源 all in 在不变的事物上。只有这些事情才是值得花资源去投入的。
对于亚马逊来说,贝索斯认为不变的事情就是顾客至上,专注于客户的需求,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
第一,无限选择;第二,最低的价格;第三,快速配送。
对此,贝索斯说,即便再过十年也不会有客户跳出来说:“哎,贝索斯,I love you,I love 亚马逊,但是我就希望你那价格再贵一点,我希望你的配送慢一点。”
事实上,亚马逊的顾客中心主义基于三大理念。第一是以顾客为出发点向上追溯;第二个是开展创造和革命,争取成为先行者;第三是站在长远角度考虑问题。
这三大理念的结合创造了亚马逊独特的“以顾客为中心”的优势。
正如贝索斯自己所说的:
我们的理想是成为“地球上最以顾客为中心的公司”。
我们期望亚马逊能成为其他完全不同行业企业的模板,希望其他行业的企业能说出“希望在我们自己的行业也实现那样卓越的顾客体验"。
为此,我们非常注重产品充实、便利性、低价格三个要素。
事实上,这三个要素密切相关。首先从产品充实开始。如果没有顾客需要的商品,价格再便宜、送货再快也没有意义。其次,就算产品充实,如果送货非常慢、价格不实惠,对顾客来说也毫无意义。为了使这3个要素全部得到改善,亚马逊投入了大量的能源和资源。
专注于顾客,创造、开拓并挑战新事物,而且始终站在长远角度考虑问题,这种做法为亚马逊创造了优势。而这种优势,正是让亚马逊成为地球上最大的网络零售商的秘诀之一。
三、坚持长期主义
亚马逊1997年上市,但直到2015年才开始盈利。在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亚马逊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但即便如此,贝索斯也没有丝毫的动摇,依然坚持自己的战略。
因为从一开始,贝索斯就专注于长期的目标,他所关注的事情,是公司二十年以后的价值。
贝索斯从1997年开始,每年给股东写一封信。值得注意的是,在亚马逊这二十年的股东信中,每一封股东信的后面,都附上了1997年亚马逊第一封股东信的文稿拷贝。
通过这一举动,贝佐斯在坚持向股东们传达一个信息:二十年来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和1997年的时候没有任何不同。
关于长期主义的战略选择,贝索斯这样解释:
“如果你做每一件事都把眼光放到未来三年,和你同台竞技的人很多;但是如果你的目光能放到未来七年,那么可以和你竞争的就很少了,因为很少有公司愿意做那么长远的打算。”
贝索斯无疑是一个时间观念很长远的人,他的目光落在十年,二十年以后,也正因为贝索斯的远见,才有了亚马逊今天的成就。
四、 “day1”思维
亚马逊公司能够长期保持活力和创造力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贝索斯一直推崇的“Day 1”思维。
“Day 1”就是永远保持第一天的心态,摆脱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
贝佐斯要求亚马逊所有的员工一直保持着“Day 1”心态。
杰夫·贝佐斯在1997年写了一封信给亚马逊的股东,第一次提到了Day 1的观念。 从此以后,贝佐斯在每年给他股东的信上都会提到Day 1这一理念。
“Day 1”意味着贝索斯希望亚马逊将始终像一家初创公司。
在2016年亚马逊股东大会上,贝佐斯曾说过下面一段谈话: “有人问我Day 2看起来像什么? 我认为 Day 2是停滞的,紧跟着的是不相关的、难受的、痛苦的衰退,到最后的死亡。这就是为什么我总是强调Day 1。”
一件事情一旦做过一次,我们就会产生经验,好处是可以让我们有了成熟的思路和方法,不用再重新探索,经验对我们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经验也是一样。
人是习惯的产物,经验时间长了就会变成习惯,对于各一组织也是一样,为什么会组织会慢慢地体制僵化,效率低下等大公司病呢,本质上就是把习惯的做法当成了目标,把流程和指标当成了工作本身的目的。
要想保持一家公司的活力,就要不断地从这种习惯的做法中跳出来,以全新的眼光去看待自己所做的事情,思考是否有全新的方法。
华为的管理哲学中的“熵减”概念也是一样的道理,所谓组织中的“熵”,任正非,也经常提到“熵”这个词。据统计,他在华为的一份内部文件中,“熵”字出现的频率多达20多次,并明确指出,“华为的活力之源‘熵减’”,人称“华为之熵”。可以理解为组 织中的惰性,就是人们靠着以往的习惯在做事情,而组织要想保持活力,就要和这种“熵“‘,作斗争。
贝索斯所谓的Day 1哲学,就是保持组织活力的一种方法,本质上也是对抗组织“熵”增的一种有效方法。
其实,不仅是企业管理要克服惰性,个人的成长也是一样,要不断地自我更新和自我超越。
《大学》中讲“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从白手起家创立亚马逊的世界首富贝索斯身上,我们可以学习的最核心的点有四个: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情、坚持长期主义、坚持顾客至上、保持着“Day 1”心态,希望这四点对我们能有所启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