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摘抄与思考69章

作者: Recycler | 来源:发表于2018-05-03 22:27 被阅读13次

    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

    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则几丧吾宝。

    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大意】

    本章继续阐述老子的军事思想。老子认为战争应以静制动,以退为进,要做好战争准备但又不可自恃;同时老子告诫,切不可轻敌。

    【译文】

    用兵打仗的说过这样的话:“我不敢采取攻势。而采取守势;不敢前进一寸,而要后退一尺。”

    这就是说,摆阵势,象没有阵势可摆一样;挥胳臂,象没有胳膊可举一样,迎敌人,象没有敌人可攻击一样;手执兵器,象没有拿武器一样。

    最大的祸患莫过于低估了敌人的力量,低估敌人的力量,就几乎丧失了我的“三宝”的原则。

    所以,两军相对,力量相当时,慈悲的一方可以获胜。

    【我思】

    打仗的时候,不敢贸然进攻,是看对手的表现。我不动,别人不知道我的能力,也就有所畏惧。这有点类似于空城计。

    按理说,两军对战,应该摆出进攻的队形,然后冲锋陷阵。双方的战术也是根据对方进攻战术而变动的。一旦对方不动,不摆阵型。进攻方就傻眼了。智慧未开,这也许是一种策略。但是智慧一开,既有对付进攻的策略,又有对付防守的策略。如果再有空城计。这个好办,万箭齐发,先把城里弹琴的射死。

    摆阵势,挥舞手臂,迎接敌人,手执兵器,不像正常的样子,不按正常套路出牌,往往会被人鄙视,从而低估对方实力。

    低估对方力量,为什么说是丧失了三宝?慈爱、节俭、不敢为先。怎么和低估对方力量有关?也许三宝原则要和“正视对手”相结合。不正视对手,再好的原则都没有效果。

    例如,只讲慈爱,不管对手的特点,势必被对手当做软弱。

    两军交战为什么慈悲的一方获胜呢?两军交战最直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厮杀。一旦有了慈爱之心,对敌人仁慈,就会想办法战胜对方,但又不伤对方性命。这个就有点难度了,只能动脑子。打战的时候,一边只知道屠杀,一边想点子想战术想保全对方性命。自然会慈悲的一方获胜。兵不厌诈,既然还有慈悲就是其弱点。另一方可以针对这个缺点想对策。战争,没有明确的目的,唯一的目的是胜利。任何服务于这一最终目的的办法都是好办法。话又说回来。一两次的战斗胜利,也许是故意而为之。一次战争的胜利才是最终胜利。话再说远一点。一次战争的胜利,并不算什么。如果战争的目的是希望人民和谐和平。输掉一次战争并不是什么错事。最终又归结为战争的目的。战争是希望获得领土,还是希望百姓祥和。输掉一次战争是失败者,复仇成功算不算成功。在历史长河中,以多久才算是最终的战斗。输输赢赢,历史就是如此反复。历史面前没有胜利者没有失败者,不存在永久的胜利者,只有某次战争的胜负。你可以沾沾自喜于自己的成功,没必要沾沾自喜于祖先的成功。因为祖先也曾失败过。自己的成功终会过去,也许会遇到失败。把结果看的太重,生命就存在着大喜大悲。把结果看淡,生命就不会起波澜。大喜大悲牵扯精力,还是平常心,把精力放在如何让自己继续保持变强的道路上。

    另有,将最后一句解释为痛苦的一方获胜。有点化悲痛为力量的意味,更容易理解。

    【拾人牙慧-老子今注今译】

    老子是反战的。

    老子警告参战者不可轻敌,轻敌是好战的表现,出师轻敌则多杀,多杀则伤慈

    【拾人牙慧-张其成全解道德经】

    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拾人牙慧-闻老子之声】

    摆出战阵想要开战,但是对方降低自己,向后退却,而不勇往直前,况且还具备慈爱之心,结果导致战阵无用武之地。卷起袖子想要比试一番,但对方同样没有反应,结果没有可较量的手臂。全副武装起来想要开战,也同样没有可相对的敌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摘抄与思考69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cqr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