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史脱口秀》,是我第一次系统的学习科学技术史。能把枯燥的史学类内容写的如此可看、耐看、愿看,真的实属不易。作者姜萌给我们奉上了一份快乐的科技大餐。正如我的一位朋友评价“很好的一本科技史普读物,内容幽默,是偏技术及应用的演化史,里程碑式的放电影。”除了系统学习科技史外,从这本书中我还读到了科学精神和教学方法。
第一,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力量,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科学精神包含很多,创新、协作、民主、开放、实践、坚持、批评……在整个科学发展进程中,无处不体现了这些科学精神。
电和磁的互动诞生的电磁场,元素周期表的提出,电报的发明等,都是科学创新的结果。创新就需要天马行空,能够突破固有思路,靠超越逻辑的想象实现模式上的突破。哥白尼的“日心说”,特别是对天体运行规律的质疑以及对罗马教会的质疑充分体现坚持的科学精神,(当然,“日心说”也并不是完全科学)。另外,居里夫人在简陋的条件下,忍受着烟熏火烤,日复一日地重复着相同的劳动,发现了新元素“钋”。更是体现科学的坚持。希帕索斯发现无理数“根号2”,对“一切数量都可以用有理数表示”提出质疑,虽然命运悲催,因为发现无理数而被扔进大海。但这种怀疑一切的科学精神让他永存于科学史。还有,维萨留斯出版的革命性著作《人体结构》挑战《圣经》的结论(女人是拿男人的肋骨做的)也能充分体现这种科学精神。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航海时代的地理大发现,爱迪生寻找耐用可用的灯丝等,这些都是通过不断实践,在实践中诞生的。
第二,教学方法。读这本书还有一个更大的体会,就是这本书给每位老师创新教学方法提供了借鉴。要用通俗幽默的语言、易于理解的方式、直观形象的教具等来讲授,特别是对于一些号称“天书”的课程。
通俗幽默的语言可以将枯燥和单调的公式、理论生动化、趣味化。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熵”的概念很抽象、很神奇。如何理解这样抽象的概念,就需要“这就好比有些中学生上数学课,如果不拼命控制自己的眼皮,瞌睡熵就必然出来将他击倒。”这样的语言。易于理解的方式可以很多,有歌曲、故事、顺口溜。我最有感触的就是中秋节让悦学苏轼的《水调歌头》,就是通过悦妈教她唱这首歌记住的。还有本书上介绍通过周杰伦《爱在西元里》的歌曲可以很好学习古巴比伦王国的历史知识。直观形象的教具在相关课程教学中应用更是比比皆是。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有其片面性,但从另外一个角度也说明“教育是要用心”这样一个朴实的道理。如果我们每位老师都能用心于教学,专研于教学,让教学充满乐趣,我想一定会收获满满。
我一直很喜欢这样一句话“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我想这句话可以很好的诠释科学发展史上一个个大家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热情。同样,也可以很好的激励我们对待工作的态度和热情!
后记:明天是国庆节,祝愿我们伟大祖国生日快乐!也祝愿我们伟大祖国在科学技术领域能更加灿烂辉煌!
网友评论